从“安威”历险记看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法治意识
市法治报告团 秦旖
  任何开心愉快、色彩斑斓的生活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零。今天,我请到了两名小助手。安安和威威是新时代好少年,两人在彼此相处中共同经历了很多安全自护的小故事。

人身安全防范篇
冲动的代价
  放学路上,安安和威威去买奶茶。正巧碰到邻居上高中的小强和社会青年大壮路过。两人之前因为抢篮球场地的问题,互相不对付,双方约定放学到奶茶店门口一决高下。身边的几个同学有的也加入了对骂,有的掏出手机喊人,有的连忙上去劝架。威威也想帮忙评评理,安安一把抓住威威:“别去,太危险了,这么多人打起来你逃都逃不了。咱们赶紧回去叫老师吧。”安安和威威正打算离开,双方已经开始推搡起来,刚开始还在劝架的同学也被对方揍了几拳,双方发生了一场混战。威威又开始脑门发热,想冲上去帮忙。这时老板出来了:“别打了,我报警了啊。”大壮一伙四散逃跑,被赶来的警察摁在地上。警察叔叔调取了监控,了解了现场情况。看到愣在一旁的威威,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小朋友,好定力啊,就你俩没动手。其他人跟我去所里配合调查。”后来听小强爸爸说,打人的学生还在看守所关着呢。有几个还准备去当兵,这下当不了兵了。可是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呢。威威不好意思地看了安安一眼:“谢谢你,安安,当时的我还觉得自己很懦弱,谢谢你在关键时候拉住我。”
  自护小贴士:在现实生活中,出行交往中一个轻微碰撞、一句言语不和,都可能引发打架斗殴,进而发生伤害事件。打架斗殴是一种严重恶劣的伤害行为。一旦动手,轻则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重则面临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冲动的代价,给自己、朋友和他人都造成了伤害。
  防范攻略:因琐事发生口角,可以使用“对不起”“不好意思”等文明用语来化解双方矛盾。
  遇到情绪激动和脾气暴躁的人,学会吃点小亏,深呼吸将冲动的情绪呼出去,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同学遇到纠纷,第一时间想到让朋友帮忙,从来不跟老师说,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如果学校第一时间知道,尽早制止,也许就会避免打架事件的发生。
  像威威这种碍于面子帮兄弟出头的想法也会导致威威共同参与打群架的行为,如果威威的年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岁,都可能与他人构成共同犯罪。
  参与劝架的同学冤吗?冤又不冤。冤是因为他之前就不是来打架的。不冤是因为他在对方动手后也加入了混战,变成了积极参加者。
  又有同学疑问了,这难道不是正当防卫吗?聚众斗殴没有正当防卫一说。聚众斗殴就是双方放弃自己的人身健康权利而去约架,在现场大家都知道是去打架的,而劝架者虽然不愿意,但也应当意识到,万一现场失控自己的劝说无效就应当退出,而不是参与混战,所以,同学们,请管好自己的拳头,一旦发生聚众斗殴,自己千万不要主动被动参与,而是及时报警或向学校报告。

谨防“多米诺骨牌”的悲剧
  新年快到了,威威约安安一起去新街口跨年。两人和爸爸说了这事,本以为爸爸会同意,并带他们去。可是爸爸却一反常态地反对,威威堵着气,责怪爸爸对自己不好。爸爸打开手机,给威威看了那年因为跨年发生的踩踏事件的新闻。
  2014年12月31日深夜23时30分,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走向外滩,准备迎接2015的新年倒数。在和平饭店楼下附近靠近黄浦江的观景平台上下楼梯处,上行和下行的人群拥挤成一团,随着人群的不断涌来,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有人意识到危险的来袭,但此时离开变得十分困难。楼梯处突然有人被挤倒,附近的人试图拉起他们并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但声音太小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于是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压倒,情势开始失控。目睹这一切的台阶上的人群开始一起齐声呼喊:“后退!后退!后退!”楼梯上端的人群察觉到了下面的危险,人流涌动的趋势开始减慢并停止。当人群终于散开时,楼梯上已经有十几人无力地瘫倒在那里,救援人员立即进行呼喊和心肺复苏。最终,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伤。
  自护小贴士:在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继续前行,那人群中极易发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悲剧。当我们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往往容易发生危险。我们身体矮小、力气小,面对拥挤混乱的人群,极易出现危险。我们出行在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或在人群聚集的商场和广场游玩时,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防止出现踩踏事故。
  2. 遭遇拥挤的人流时,应当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被人流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3.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 发生重大安全隐患或突发事故时,应听从指挥有序疏散,逃离现场,并及时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支援。
戏水不能游戏生命
  安安和威威来到小区门口的一条河边,看到河岸边游来游去的鱼儿,威威提出来,我们捞鱼吧。可是没带工具。正当安安发愁时,威威已经脱了鞋踩进了水里,快来啊,再不来,鱼都跑光了。安安正犹豫呢。威威已经猫着腰两手托着,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捞鱼。正当威威看准时机,双手猛地操进河里时,鱼儿们甩开尾巴嗖地一下没了踪影。威威一晃神,忘记自己还在水里,跟随鱼儿消失的方向往前扑倒。只听“啊”的一声,威威栽进河里,慌乱地在河里扑腾着。安安慌得也想下河去救,这时河边钓鱼的叔叔,一把把威威从水里拉了出来:“小朋友,你不想活啦!居然下河去玩。还有你,你会游泳吗,就想跳下去救人。你俩小子是真不知道溺水的后果啊。”叔叔一边帮威威挤干身上的水,一边向威威讲述起2015年发生的一场悲剧。2015年清明节,汕头市一家十多人去扫墓。当时天很热,17岁的女儿和妹妹就到旁边的水库洗手。一不小心,女儿滑下了水,一旁的妹妹想伸手去拉,结果一起掉了下去。听到姐妹俩呼救的叔叔马上下水去营救,尽管叔叔会游泳,可是下水后仍被水流冲着往前流去,叔叔马上游回岸边,让大家不要冒险下水,赶紧寻求外援。但是,亲友团中两个哥哥看妹妹生死未卜,救人心切,没有做好准备直接下水,二人刚下去,不知为何就被水面吞没。这时,父亲和13岁弟弟随后也跳了下去。看到下水的亲人一去不复返,情绪失控的母亲也不顾亲戚的阻拦跳了下去。为救姐妹俩,前后共有8位亲人下水,结果只有叔叔回到岸边。最终,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打捞起7具尸体。
  溺水是青少年出行中常见的意外。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只是在岸边,又不是下水游泳,绝对不会出现意外,但类似威威和汕头这一家人的案例还并非个例。打个比方,我们在儿童泳池水深约在60公分左右,成年人的身高在1米7,按理说成年人进儿童泳池应当不会出现意外,但成年人大多进入儿童泳池时都会因为由于光的折射,你所观察的水深和实际深度存在误差,就好像你下楼时有一节台阶高度和之前不一样,这种情况我们大脑所做出的抬腿动作和实际高度不匹配,轻则一个踉跄,重则叽里咕噜滚下来。下泳池比下台阶还危险,为什么啊?泳池的水虽然只有50-60公分,但水有浮力,会造成我们瞬间重心不稳。加上泳池里湿滑,所以,很多成年人进入儿童泳池都会一个踉跄或直接摔倒。摔在泳池里没关系,大不了挣扎着爬起来。从河岸摔下去,则可能直接从浅水区摔到深水区,那就彻底失去重心了。更何况我们的身高体重都弱小,在自己判断失误、浮力干扰加上岸边湿滑,更容易在岸边发生落水的意外。
  自护小贴士:1.不要因为贪玩好奇而选择下水哪怕是只站在岸边或浅水区,更不能下河游泳。
  2. 遇到溺水事故时,一定要寻找水性好的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千万不要不熟悉水性而冒然下水。
  3. 选择专门的游泳场所,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花样繁多的“食物中毒”
  周末,安安和威威上完兴趣班,叫了几个同学和自己出去吃饭。几个人跑到一家小餐馆,点了一桌菜。吃完饭,几个人又去上课。可是,课间,这几名同学先后上吐下泻。老师立即将同学送到医院救治。经诊断,这几名同学都是食物中毒。经调查,才发现,那家小餐馆使用了隔夜菜,导致同学们吃了亚硝酸盐中毒。
  回到家,安安妈妈正在厨房里洗螃蟹。安安自告奋勇上去帮忙。只见螃蟹们一个个张牙舞爪地向安安示威。威威心想:小样,你们嚣张不了多久了,待会煮成红螃蟹,看你们往哪逃。等等,安安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螃蟹,开玩笑地说:“兄弟,还没煮呢,你怎么就红了呢!妈,快看,这只螃蟹好奇怪啊。”忙乱中的妈妈抬起头来看到安安抓回来那只逃跑的红螃蟹,也在犯嘀咕,这是怎么回事,当时买的时候怎么没注意啊。安安观察道,这只螃蟹不仅颜色很鲜艳,连花纹都很漂亮。什么,还有花纹,没错,有花纹。安安盯着这只怪异的螃蟹看了半天,好家伙,这密密麻麻的花纹看得安安头皮发麻,密集恐惧症都犯了。安安隐约想起老师曾经提到,越是鲜艳漂亮的动物越是有毒,难道这是一只毒螃蟹。为求证自己的猜测,安安立即百度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种螃蟹名叫“绣花脊熟若蟹”,这是目前已知最毒的螃蟹,他们的体内含有河豚毒,有的含有麻痹性贝毒,有的含有海葵毒。一只成年绣花脊熟若蟹体内的毒素可以毒死45000只小老鼠。安安立马将螃蟹挑出来扔了。
  刚才我们通过两个故事,让大家明白食物中毒可以分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物食物中毒。根据致病原因,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毒素的食物而发生的食物中毒。比如直接食用从冰箱拿出的食物、隔夜的饭菜吃了几顿。
  二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即误食有毒物质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比如亚硝酸盐和农药等。
  三是有毒动物食物中毒。考考大家有哪些动物吃了会引起中毒?河豚、有毒鱼贝类。
  四是有毒植物食物中毒。考考大家有哪些植物吃了会引起中毒?发芽马铃薯、没炒熟的四季豆、杏仁、蘑菇等。大家是不是脑子里又环绕起“红伞伞白杆杆”的魔幻旋律。
  五是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比如霉变的花生、赤霉病菱角中毒、霉变甘蔗中毒等。
  自护小贴士:1.尽量不要去路边摊和卫生条件差的大排挡、小餐馆用餐,不购买“三无”食品。在商店、超市购买食品时需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食用过期食品。
  2. 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苷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3. 尽量不吃剩饭菜。
  4. 接触过化学品如杀虫剂、消毒液时,必须先洗手再用餐。
  5. 外出游玩时,不喝生水或不干净的水。不吃奇怪的植物、野花或果子。
  6. 注意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万一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采取措施。首先,应排毒和及时送医院,立即采取催吐、灌肠等措施排毒。其次,不相信所谓的解毒偏方,否则会延误诊疗。再次,在送医院过程中让呕吐病人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最后,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物,尽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报告。

预防犯罪侵害篇
化了妆的毒品你认识吗?
  最近看到邻居哥哥们经常聚在一起拿着一只像水笔一样的东西在玩,时不时放在嘴里,还神情夸张地大声说笑着,感觉不像以前的那个哥哥了。哥哥还经常在手机上偷偷说:“有没有货,上头的那种,快点发货,快受不了了。”威威一听,这是什么好东西,哥哥一脸不屑地推走威威:“小屁孩,你懂什么啊。去去去。”有天,邻居哥哥家来了两名警察,将哥哥带走了。叔叔哭得像个泪人,说就是那根杆子害了孩子,自己因为粗心没有发现哥哥的异常,没想到他会变成瘾君子。大家知道这根杆子到底是什么吗?这是一种上头电子烟里含有合成大麻素,2021年7月1日,合成大麻素已正式列为新型毒品进行管制,如果追求所谓的刺激而去吸食,不仅会侵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面临强制戒毒等行政处罚。如果贩卖,更会面临刑法制裁。
  同学们会觉得,我的生活中不会出现这种新型毒品,毕竟我还是个孩子。可是,同学们,我们聚会一定少不了饮料和零食。很多化了妆的新型毒品,已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辨别它们的伪装。
  1、“奶茶”。如果一个“暖男”为你泡上一杯奶茶,那可不是你的优乐美。这种毒品类似奶茶,但制作粗糙,没有成分和食用说明,里面是均匀细致的粉末,而不是普通的茶叶碎末。这种粉末甜甜的,直接饮用或掺在奶茶里,都不易被人发觉,喝完使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
  2、“干花”。谁会想到玫瑰除了有刺还能藏毒呢。不法分子就把K3毒液稀释后浸泡在花叶上晒干,吸食者不知不觉中就会中毒。
  3、“止咳水”。止咳水,遵医嘱服用没有问题。但滥用可能成瘾,对身体造成危害,引发心脏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引起其他恶性反应。
  4、“跳跳糖”。如果有人给你这样一包所谓的“怀旧零食”,这可不是你儿时的回忆,而是放倒你的毒药利器。
  5、“邮票”。指甲盖大小的纸片,被密封装在塑料袋内,看上去就像是一张邮票,但它却是新型毒品LSD。口含一小片就能使人产生强烈幻觉,严重的会自杀。
  6、“蓝精灵”。一种日本生产的药丸,具有极强的催眠、遗忘、成瘾作用,常被不法人员用于迷奸。
  这些毒品在很多场合会出现,比如,网吧、酒吧、KTV,家庭成员有人吸毒,或者不良交友都容易接触到毒品,陌生朋友较多的社交聚会也要注意。切记,不要给毒品有可趁之机,怎么防范呢?
  和同学们分享六个防范措施:一是远离高危场所,不去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公共娱乐场所;二是拒绝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三是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饮料食物;四是不沾染不良社会关系;五是不尝试来路不明的药物食品;六是主动学习防毒科普知识。如果不巧碰到有毒品的场合,我们也不要慌张,还有拒绝的办法:一是直截了当,坚定地拒绝吸食;二是金蝉脱壳,找借口离开;三是主动出击,提建议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当好“北京朝阳群众”;五是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面对毒品,我们不仅不能吸食,更不能提供和买卖,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其他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组织,容留他人吸毒的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有个阿姨假装是妈妈
  吃完饭,奶奶带着威威出来到门口广场游乐园玩。奶奶在一旁坐着,一个阿姨正和奶奶聊得火热。奶奶回去上厕所,关照那个阿姨看着威威。过了一会,阿姨竟然过来拉着威威想要离开,嘴里还喊着:“你这个臭小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还不回家,作业写完了吗?”威威脑子蒙了,她是谁,要把我带到哪去?威威本能地赖在地上:“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大家围过来了。那个阿姨很自然地和周围的人打招呼:“儿子不写作业,下午还要上课,到现在都不肯回去写作业。”大家一听,摇了摇头,因为这样平常的景象,很多人并没有放在心上。威威更加害怕,大哭起来。有个年轻妈妈过来问道:“小朋友,你怎么能说你不认识妈妈呢!警察叔叔也不喜欢撒谎的孩子啊!”威威这才反应过来:“叔叔阿姨报警啊!”周围有人附和起来:“报警报警,这我们也搞不清是不是了。”于是正当大家掏出手机时,那个阿姨猛地松开威威,朝马路对面跑去,被几个叔叔追上送到派出所,这才真相大白。
  同学们,遇到陌生人假装家长要带你们走,你们会怎么做?
  1. 大声呼救,让围观的人报警。
  2. 要求查看人贩子的手机是否有自己的照片和学校老师的信息。
  3. 如果你身上有随身携带的物品或有标记,可以让围观群众去核实。
  总之,在警察来之前,求围观群众一定不要放走坏人。
  同学们,遇到陌生人求助怎么办?
  可以如果是问路、找宠物之类的,可以礼貌地告诉对方怎么走,但无论如何也不要跟对方一起去,毕竟你还是个孩子,成年人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其他成年人的帮助,自己只是一个还没有完全独立的孩子,乐于助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我保护。

家门口的危险
  一天下午,安安威威放学回家,刚进单元门,就听到“啊”的一声尖叫,紧接着一名男子神色慌张地跑下楼梯,安安和威威还没反应过来,那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安安威威连忙跑上楼,看到四楼的小丽躲在楼梯的角落,边哭边说:“有个叔叔要抱我。快追。”安安威威这才反应过来,追人是不现实了,毕竟两人都是小短腿,赶紧报警。最终,警察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将嫌疑人抓获。
  同学们,遇到有陌生人尾随你上楼梯怎么办?
  自护小贴士:首先,我们平时可以多留意周围的邻居,记住熟悉的面孔。其次,我们回家进楼道门时,要注意观察后面是否有人尾随,打开楼道门进入后立即锁门,防止有人趁着门未关上的时间进入楼道。再次,如果有陌生人尾随进入,此时你不要慌张,加快脚步跑上楼,如果对方没有跟上来,说明虚惊一场,可以快步上楼回家;如果对方快步跟上,你如果还没到达家的楼层,可以佯装已经到家门口,大声呼叫并敲门:“爸,开门。”一般情况下,坏人在误以为你已经到家的情况下,会选择逃离。
  同学们,遇到有人送外卖到家怎么办?
  自护小贴士:首先,我们需要和家长确认是否是真的给自己点了外卖。其次,确认完毕后,我们可以要求外卖员将外卖放在门口即可,尽量避免单独和外卖员接触。最后,可以通过猫眼观察外卖员离开或稍等一会再打开门取外卖。
  同学们,平时注意提醒父母养成回家用钥匙开门的好习惯。有些父母知道你们在家,就比较偷懒,回家直接敲门,我们有些小朋友就会条件反射,在没有确认身份的情况下,认为是爸爸妈妈回来了,便过来开门。所以,我们也需要提醒家长做好安全自护。

社会交往危害篇
朋友圈“扩列”的陷阱
  同学们,想请问一下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朋友圈。网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生活中没有交集的我们会在网络中相遇。最近,威威的QQ里多了好多“陌生”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朋友圈的扩列。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很多新面孔,可是又好像没有认识他们,因为他们到底是谁我们一无所知。扩列就像是狼和羊的博弈,羊本该是生活在羊村里安逸自在,可是因为扩列,就主动和被动地陷入了狼群的虎视眈眈,成为狼的囊中之物。而更多的狼因为扩列,进入同一个朋友圈,相互影响误入歧途。一旦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我们会对他的朋友圈进行筛查,如果你加入他的圈子,那也会进入司法机关的视线。所以,同学们,扩列看似给你带来很多朋友,可这些朋友大多是无效的朋友,甚至是关键时刻带你闯祸犯罪的朋友,更让你成为司法机关最熟悉的人。

青春守护篇
爱与责任共成长
  同学们,讲了这么多安安和威威身边发生的故事,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为,我们社会怎么这么危险。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还是很安全的,我们是希望大家增强自护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心。
情绪管理---和内心的你和平相处
  除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自护,其实我们更加需要注意和内心的自己和平共处。他时而快乐、时而忧愁、时而暴躁。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支坚毅的军队,平时都是靠大脑这个司令官来发号指令。可是有一天,情绪这个首领发生了暴动,不再听从大脑的指挥,情绪迅速升级到极端,这时就要动用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这支队伍。自主神经系统这支队伍在情绪的带动下,也不听从大脑指挥,就对身体发出指令。这种指令一般是什么,暴怒、辱骂、殴打……这种不听从大脑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动用你身体的存款,过度消耗你的资源,让你没必要地兴奋,比如血压蹭地一下上去了,做出冲动行为;另一方面,它还会压制你身体某些器官的活动,减少肠胃活动,让你的出口贸易即排泄减缓甚至停滞,导致体内“剩余垃圾”,最后导致生病。所以,你若不管理情绪,你的自主神经系就会肆意妄为,最终伤害你的内脏。
  所以,我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化解不良情绪呢?
  一是有意去运动。当你感受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真的很气愤,有气没地方撒时,不妨冲出去跑上几千米。当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闷声自然就消散了。二是寻找美好的感觉去体验。比如,可以听音乐或看书,沉浸其中感受另一种美好的情绪,以此摆脱不良情绪的感受和记忆。三是找家人朋友聊天、吃饭、做手工。虽说吃胖了不好,但美食确实能让人身心愉悦,能吃者大多没有过不去的坎。当然,能吃也要消耗大,多运动仍是重要的前提啊。
理解万岁---和父母可以靠得更近
  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我们是否有了更多的亲子陪伴时光。有时,妈妈并不是完美的妈妈,也会生气朝你大声说话,也说懊恼到控制不住脾气爆发。请学会理解包容,他们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所以,同学们,即使我们面对矛盾压力,也请做到“四个不”:不恶言相向、不离家出走、不伤害自己、不自暴自弃。冷静聆听、有效沟通、心存感激,我们和父母的心可以靠得更近。
心怀大爱---完成新时代发展光辉使命
  我们渐渐长大,我们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疫情防控让我们更坚强、冬奥举办让我们更闪亮、时代发展让我们更骄傲。身处新时代,我们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品格和社会使命感;要关乎国家的命运,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祖国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长为有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操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