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教育”的魅力
市法治报告团 孙邨中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到了初中阶段,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是青少年各方面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日益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逆反心理加重,自我意识渐渐增强的一个时期。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步入正轨,健康成长。也有很少一部分这个时期的未成年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误入歧途。因此,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重新犯罪的预防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我们这里讲的“专门教育”的故事,选择了一个经法院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人民法院参与对其教育、感化、挽救等专门教育的故事,和一个社会各界对一位“事实孤儿”的关爱与专门教育的故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专门教育”的艰辛与魅力,又能提示同学们,在我们成长、发育、树立自我意识的同时,有时犯罪与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一、豪华摩托车的诱惑
  故事我们先从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萍法官,见到的一个小宝宝开始。
  “咯咯咯”,王萍法官面前小奶娃娃清脆的笑声再次打断了思绪。她看着抱着孩子的李重鑫(化名),又看了看他身边漂亮的妻子,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开心地逗起了小宝宝。
  事情还得从十五年前说起。李重鑫家境优越,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日子”。泡在蜜罐子里的李重鑫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十六岁的翩翩少年。多么美好而脆弱的岁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纪,也是一个满含诱惑的年纪。青春期的少年,最是需要积极和正确引导的时候,但是不幸的是,李重鑫的父母忙于工作,李重鑫由爷爷、奶奶宠着,正面的信息引导和是非教育显然少了。
  单纯的李重鑫交到了一些社会上很酷的“朋友”,这天,李重鑫照常在老地方等陈小腾(化名)来带他出去玩。远处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李重鑫眯着眼向那方向看了看,只见陈小腾穿着一身皮衣,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那摩托车在阳光下面泛着金属的光泽,流畅的车身和轰鸣声刺激着李重鑫的眼球和心灵,他一下子沸腾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酷的摩托车。陈小腾从后面拿出一个头盔,扔到李重鑫身上,“上车!带你去兜风!”。李重鑫接过头盔,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摩托车后座。
  他们很快就跟别的伙伴集合了,这一下不得了,李重鑫一看,其他小伙伴都骑上了各式各样的摩托,他们捏着油门,让机车引擎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轮胎在马路上摩擦,留下一道道黑色的轮胎印,那场面好不炫酷,让人羡慕。
  陈小腾说道:“小老弟,哪天也借一辆摩托给你骑骑。”
  李重鑫说:“好呀,好呀!谢谢陈哥。”
  陈小腾告诉李重鑫,今晚十二点,在老地方等他。李重鑫跟陈小腾半夜出去兜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并且学会了开摩托车。这天半夜,李重鑫又悄悄地出了家门,红色摩托如约而至,他上了车,奔向一个未知的地方,却不知道这个约定会让将来的他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摩托车一阵风驰电掣后,停了下来,李重鑫脱下头盔,四处望了望,这里是一条汽配街,有很多摩托车“美容”店,店外停了很多送来美容或是整修的摩托车。李重鑫跟着沿街走了一会,路边的摩托车让他眼花缭乱,可是他还是不知道陈哥带他来这里干什么。走了一会,陈哥物色到了一辆摩托。陈小腾上下鼓捣了一会,不知怎的就让这辆摩托启动了,李重鑫心中一惊,连忙问这是干什么。陈小腾很嫌弃他的大惊小怪,“就是借来给你骑骑过个瘾,有什么好奇怪的,你看你吓得。”旁边的兄弟也嘲笑李重鑫胆小怕事的样子。李重鑫像是受了刺激,于是在那种氛围下,不再有什么犹豫,竟然接过那辆摩托车,骑上了。那天晚上,他们一起骑着摩托车,在南京市的大街小巷里轰鸣着,留下他们的身影和轮胎印。
  有过这次经验后,李重鑫便时常跟着陈小腾去偷摩托车骑,而且还喜欢选择豪华型摩托车。摩托车骑过以后就随便找一个路边停放。李重鑫只觉得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让自己出尽了风头,心里还美滋滋的。
  这天,李重鑫和家人正在吃饭,突然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响起,他跑去开门,却见到几位身穿警服的年轻人,年轻警察问:“你就是李重鑫吗?你家里大人在家吗?”“他们知道你偷摩托车的事吗?”李重鑫被惊呆了,宛若晴天霹雳一般。李重鑫的父母从警察那里得知了儿子的所作所为,一个家庭的美好世界瞬间如同玻璃一般被打碎……
  事实上,在李重鑫看来,他的行为只是“借”别人的摩托车来骑一骑,过一过瘾,没什么大不了的。
  (此处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认为李重鑫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李重鑫的行为实际上构成了盗窃,而且是多次盗窃,数额巨大。
  李重鑫的案子是由王法官接手审理的。
  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首先是要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是定罪判刑;同时,根据法律的要求和社会责任,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给予教育、改造、挽救。
  在王法官接手这起案件以后,多年的未成年人审判实践经验她清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跟生长环境、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轨迹,不仅有助于分析犯罪动机,还有助于开展矫治、挽救工作。
  王法官与李重鑫所在的学校、社区联系,与李重鑫的父母交谈,每次与李重鑫见面时,还与李重鑫一起分析犯罪原因,分析平时行为习惯有什么重大偏差。
  李重鑫至所以没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是因为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成为朋友,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缺少正确的约束,缺乏正确的人生道路引导,造成其兴趣追求发生重大偏差,盲目崇拜,因此被不良环境左右。
  (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分析李重鑫走向犯罪的原因)
  李重鑫走向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李重鑫被抓以后,当然能清楚自己的行为构成了盗窃。在看守所里的人,学习法律条文,比我们都要仔细。
  因李重鑫犯罪时是未成年人,被法院“判三缓四”。因李重鑫被认定为“盗窃”有罪,一段时期他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以后就会一直背负着“小偷”的骂名。
  他的家里人也觉得李重鑫的行为是一种家庭耻辱,对李重鑫的态度由以前过于溺爱、缺少管教,一度变为简单冷莫、粗暴训斥。王法官得知这些信息后,也与他的家庭成员进行联系,特别是与他的父母多次进行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提醒其父母多与孩子交流,修复好家庭关系。在缓刑教育的那段时间里,王法官与李重鑫保持经常联系谈心,李重鑫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心事也会与王法官交淡。慢慢地李重鑫走出消极的阴影,也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家人沟通。在法院、家庭、社区、学校和各方努力下,李重鑫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知途迷返,还走出了曾经失足的阴影。在成年以后,他自己创办公司,事业有成,并且还配合法院和社区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挽救教育,他现身说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罪行,矫正过来,重新回归社会。
  李重鑫立业成家了,自己有了孩子以后,还和妻子抱着宝宝去看望自己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因此,才有了本故事的开头一幕。
  其实,未成年人犯下错误的又岂止李重鑫一人。李重鑫在未成年时,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同时又缺少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在“豪华摩托车的诱惑”下犯下大错。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过程中,将未成年人不得“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写进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对于已经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干预、矫正、挽救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事情,人民法院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环。
  本故事中提到的王萍法官,在她20多年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教育、挽救过程中,给这些犯了罪的孩子们写了两千多封信,长达三十万字,一个目的就是让偏离的人生轨道的未成年人,重新踏上人生旅途的正轨。
二、小瑞:网吧酒吧不适合你去
  这是一个特殊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专门教育”故事。
  窗外的雨淅沥沥地下着,雨水在窗户上蜿蜒出一条条曲折的痕迹。房间内的母亲眉头紧蹙着,看着紧握的手机,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随即,她打开手机,拨通了谁的电话。小瑞此刻正在酒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着,突然手机一阵震动,他掏出手机一看,来电显示的备注是妈妈,他不耐烦地又一次挂断了电话。吉妈妈听着电话那头被挂断的提示音,心中的担忧又多了几分。她看向茶几上摆放的照片,照片里是年轻些的她和一个小男孩,两个人脸上都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瑞对自己变得这么不耐烦了呢?吉妈妈不禁心中感慨。其实,小瑞并不是她的亲生孩子。小瑞的生父在他只有几岁的时候就不幸离世,而他的生母又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承担抚养小瑞的义务,幼小的孩子从此便没有了家人的关怀和陪伴。从有利于小瑞成长的原则出发,法院剥夺了其生母的监护权,并判令其生母支付一定的抚养费。由民政部门作为小瑞的监护人帮助小瑞找到有爱心的寄养家庭,也就是吉妈妈家。同时未保中心的爱心志愿者们也一直在跟踪帮扶。
  大家关爱的目光从未远离这个困境少年:帮助他学习乐器和绘画,辅导他的功课,争取助学金,帮助他适应寄养家庭,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小小少年,虽已有4年未曾见过生母,但民政部门、寄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学校老师、关工委等一直用爱呵护着他健康成长。去年,小瑞在大家的帮助下,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中专,还拿到了奖学金,未来可期。
  但其实,儿时给小瑞带来的心理创伤一直是他内心的一道伤疤。小瑞从未得到过亲生父母的照顾,他心底渴望爱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再加之青春期的叛逆,让他与吉妈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而吉妈妈对小瑞是非常心疼的,她怜爱这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她给了他能够给予的所有爱和包容,但是小瑞的叛逆让她有些心灰意冷。吉妈妈内心非常难受,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觉得是自己没有能够正确地照顾和引导小瑞,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屋内的人眼泪也滴答滴答地掉着。小瑞不仅流连于各个网吧、酒吧,有时还夜不归宿,甚至将银行卡偷拿去挥霍一空。可是小瑞对于他经历的酸甜苦辣的任何事情都不愿意与吉妈妈分享。她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儿子变成这样,却又无从下手。这样的儿子让她很陌生,吉妈妈无声地流了许久的眼泪,最终拨通了一通电话。玄武法院的王萍法官与吉妈妈聊了很久的天,她从吉妈妈那里得知了一些基本的情况。第二天,王法官与未保组织的志愿者们适时沟通,第一时间建立了由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微信群,并联系学校德育处老师,与未保中心专家们共同协商如何帮助这对母子走出困境。
  在学校的会议室,王法官和法治副校长胡紫娟法官与这对母子促膝长谈。她首先以法官的身份对小瑞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指出作为未成年人,小瑞的不当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而网吧、酒吧都在其列。我们法院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同志以及专门的巡查队伍,不定期地去网吧、酒吧巡查。这样的行为必须及时改正。在小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王萍法官又以长辈的身份对小瑞谆谆教诲:要做一个自律的孩子,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胡紫娟法官则从自己作为母亲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角度,与小瑞平等沟通。另一方面,王法官也与吉妈妈交流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不羁放纵、爱自由是难免的。如何正确引导,帮助他平稳度过这段不安的岁月,既需要智慧,也需要爱心和包容。一席谈话,法与情并用,渐渐融化了二人之间的冰与雪。小瑞向吉妈妈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终于打开心扉,告诉了妈妈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心灵创伤,吉妈妈也紧紧拥抱着儿子,两人的误会就此解开,母子二人重归于好。
  从那以后,小瑞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流连于网吧、酒吧之类的娱乐场所,人也变得积极开朗起来,也经常与妈妈一起参加未保中心组织的公益活动。在母亲节前夕,他用自己在课余做兼职挣的钱给妈妈预订了一束康乃馨。当吉妈妈接过花束,听着外卖员对有这么个贴心的儿子表示的羡慕,她高兴地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一束康乃馨被她放在了茶几上,旁边的相框里也换了新的照片,是笑魇如花的吉妈妈和满脸阳光的小瑞,虽然照片换了,但不变的是,照片里的人依旧洋溢着幸福。
  (可与同学们互动。小瑞的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矫正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小瑞是不幸的:亲生母亲遥不可及,无法给他应有的关爱。小瑞又是幸运的:无论是寄养家庭的吉妈妈,还是法官妈妈,以及她们身后、身边一大群人和组织,一直都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在小瑞关键的这几步,法律保护着他,各界的关爱滋养着他,相信他会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将来!(提示: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制度优势)
  像小瑞这样的孩子其实还有很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玄武法院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探索出一条“N+3”协同保护之路,成立“紫金”少年家事协同保护中心,与十部门形成少年保护联盟;2015年还促成《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制定与颁布,让小瑞这样的孩子,得到法律、政府与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爱。(提示: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大家去实践与完善。)
  (在本宣讲提纲即将完成的时候,2022年2月2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发出了《关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其中第六、“关于医治救助情况”第二段写道,“省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徐州市按照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给予供养,组建了“爱心妈妈”小组照顾其未成年子女,对杨某侠及其未成年子女指定监护人,落实低保、社保等政策和家庭生活照料、教育资助、关爱帮扶等具体措施。”杨某侠的未成年子女,将像小瑞一样,由“爱心妈妈”照顾。)

结语
  以上两个故事,是全社会关注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一个缩影。专门教育的魅力在于对已经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于是已经违法犯罪的人的行为、心理矫正过来,重塑人格,回归到正常的人生成长轨迹中来,融入社会生活,迷途知返,浪子回头,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当然,这两个故事也提示我们关注与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地去行动、去努力,这样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