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精神代代传 强国有我踔厉行
左用章
一、抗战精神代代传
(一)抗战小英雄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很多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
1、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二小家住河北省涞源县的一个小山村。1942年,日军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睿智地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为国牺牲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地创作了这首歌曲。二小是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河北省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钟亮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后来,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有一天,父亲(民兵中队长)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转战南北,创作了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来,小英雄雨来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5、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成立的儿童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的特殊贡献和牺牲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全国人民抗日英雄故事更多。一滴水可见大海的影子,从抗日小英雄和全国人民抗日英雄中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二)抗战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时间长达14年。其中,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
抗战精神来之于抗战烽火。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例如,华侨的爱国情怀也非常浓厚。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抗日团体,在华侨中进行抗日动员与组织工作;捐资输财,从经济上援助祖国抗战;回国效力,从人力上援助祖国抗战。全面抗战期间,回国效力的华侨数量很多,仅粤籍侨胞就有4万余人;其中,南洋各地约4万人,美洲和澳洲等地约1000人。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东江抗日纵队中,近30%是华侨。该纵队司令员曾生(1910—1995)是澳大利亚华侨,悉尼商学院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侨居印度尼西亚。1937年,李林奔赴晋绥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等职。她骁勇善战,创造了天成村夺马、麦胡图破敌、夜袭红砂坝、奇袭岱岳城等赫赫战功,成为晋绥边区文武双全、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
1940年4月26日,为了掩护抗日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毅然决然带领一个骑兵排顽强阻击数百倍于己的日伪军,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年仅24岁。2009年,李林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杨靖宇,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他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日军听到杨靖宇的名字都害怕。东北抗日联军功勋卓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日军“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他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被残暴的日军剖腹。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一粒粮食。杨靖宇精神永垂不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赵一曼是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女英雄。她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四川省宜宾县人,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1年,她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该年冬,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中弹被俘。
日军知道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想从她嘴里掏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赵一曼一个字也不说。凶狠的敌人开始用马鞭抽打着她流血的伤口,她的手指被钉满了竹签。面对严刑拷打,赵一曼瞪着审讯他的人,从未喊叫。敌人又将烧红的烙铁烧她的皮肉,发疯般的问她:“你到底说不说”。赵一曼慢慢地抬起头,看了眼敌人,坚定地说:“你可以让整个村庄炸成瓦砾,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日军知道从赵一曼口中得不到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
在牺牲前,赵一曼为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四川省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2009年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1943年3月18日,日军3000余人从江苏省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与日军血战到底、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永垂不朽!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9月24日,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担任掩护部队和民众转移的7连马宝玉班长带领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战士边打边向狼牙山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他们砸碎枪支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早在1938年5月,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首先非常深刻地分析了中日之间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四个基本特点指出:“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既否定了“亡国论”,又否定了“速胜论”。第二,指出抗战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第三,全面地论述了如何进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等等。第四,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结论。
包括国民党许多将领在内的全中国人民都赞同、学习、运用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电影《地道战》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是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强盗豺狼全都埋葬,全都埋葬,把他们全埋葬。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抗战胜利的历史充分地证明:毛泽东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三)抗战精神光照千秋、代代相传
1、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之一。
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抗战精神坚持和弘扬了中国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2、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民众抗日武装,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领导敌后人民打击侵略者,并与正面战场一道,对日军实施战略夹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战争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前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后启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必胜精神等。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是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苦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不但对当年的抗日战争起到引领、支撑作用,也为当前中华民族实现新的伟大复兴起到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强国有我踔厉行
(一) 毋忘国耻 弘扬抗战精神
77年前,我们的先辈、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77年前的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开始的全国性抗日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2014年2月底,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中国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符合国际惯例、顺乎国内民意的决定,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2014年12月13日,我国第一次国家公祭在南京举行。到2021年12月13日,已经连续举行了八次国家公祭。
77年前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珍爱和平、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愿望。 抗日战争,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和奋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全民族抗日的最强音。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更证明了团结一致、无往而不胜的民族伟力。
(二)在世界大变局中,强国有我勇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遭遇诸多挑战危机。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遭受着重大挑战。面对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党保持战略定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将取得新的辉煌。对此,我们信心满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他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应感恩党,感恩人民,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强国有我,中国梦,我的梦。青少年要勇于担当,踔厉奋发。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干下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内涵
习总书记说的“第一粒扣子”的实质就是价值观。对我们国家而言,“第一粒扣子”就是中国人民所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深层的力量,引领着我国人民持久地去追随、去传承、去创造;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个人而言,“第一粒扣子”就是你最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人生的价值目标。你的价值观,反映了你对世界的认识和你对自己的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你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性质;对你的自身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的定向和调节作用。
2、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和根本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和根本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规范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看待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万事万物。这是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170多年来反复证明了的至今无可替代的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唯心主义。”
例如:自强不息的哲理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它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外援,但是不能依靠。因为外援是外因,是辅助的,有限的,不可持久的,关键是内因,是自己的强。我们青少年必须自强不息。
规范的人生观,即符合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对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其最低的底线是一不违纪;二不违法。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和要求。
高尚的价值观,就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乐于奉献,追求卓越。这一条要求较高,但符合时代步伐,只要努力,就能做到。
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路径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路径很多,关键如下。
首先是读好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引领方向的真理,学好了这门学问,就能路走得直,心放得正;并且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是为人处事的锐利武器;非常重要啊!今天还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什么人,不管你学习什么,也不论你干什么事,都有一个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才能事半功倍,并且才能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造诣、有建树。否则,不但没有建树,还会走上歪路、乃至恐怖之路。什么非理性、一根筋,钻牛角尖,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会出坏事。反之,讲理性,讲唯物论,讲辩证法,就能逢凶化吉,变坏事为好事。这真可谓天壤之别啊!
青少年要有一双“慧眼”,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明辨是非,就不会被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言论所误导,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观点、主张所迷惑,以切实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要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不但可以立志、励志;还能够明古今、知未来;观察问题有宽度和深度;处理问题有高度和亮度。
第三,要养成独立的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坚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有梦想和担当是有志气的表现,但不能光想不干,也不能闭门读书。成打的纲领和许诺,不及一小步实际行动。青少年不能虚度每一天,不要错失每一次成长的机会。青少年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还应主动把握各种锻炼机会,通过竞聘担任学生组织和社团干部、参与校内外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做志愿者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热忱地期望青少年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拥有优良的业绩和棒棒的本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亮丽篇章。
(一)抗战小英雄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很多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
1、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二小家住河北省涞源县的一个小山村。1942年,日军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睿智地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为国牺牲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地创作了这首歌曲。二小是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河北省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钟亮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后来,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有一天,父亲(民兵中队长)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转战南北,创作了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来,小英雄雨来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5、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成立的儿童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的特殊贡献和牺牲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全国人民抗日英雄故事更多。一滴水可见大海的影子,从抗日小英雄和全国人民抗日英雄中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二)抗战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时间长达14年。其中,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
抗战精神来之于抗战烽火。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例如,华侨的爱国情怀也非常浓厚。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抗日团体,在华侨中进行抗日动员与组织工作;捐资输财,从经济上援助祖国抗战;回国效力,从人力上援助祖国抗战。全面抗战期间,回国效力的华侨数量很多,仅粤籍侨胞就有4万余人;其中,南洋各地约4万人,美洲和澳洲等地约1000人。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东江抗日纵队中,近30%是华侨。该纵队司令员曾生(1910—1995)是澳大利亚华侨,悉尼商学院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侨居印度尼西亚。1937年,李林奔赴晋绥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等职。她骁勇善战,创造了天成村夺马、麦胡图破敌、夜袭红砂坝、奇袭岱岳城等赫赫战功,成为晋绥边区文武双全、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
1940年4月26日,为了掩护抗日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毅然决然带领一个骑兵排顽强阻击数百倍于己的日伪军,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年仅24岁。2009年,李林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杨靖宇,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他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日军听到杨靖宇的名字都害怕。东北抗日联军功勋卓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日军“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他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被残暴的日军剖腹。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一粒粮食。杨靖宇精神永垂不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赵一曼是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女英雄。她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四川省宜宾县人,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1年,她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该年冬,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中弹被俘。
日军知道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想从她嘴里掏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赵一曼一个字也不说。凶狠的敌人开始用马鞭抽打着她流血的伤口,她的手指被钉满了竹签。面对严刑拷打,赵一曼瞪着审讯他的人,从未喊叫。敌人又将烧红的烙铁烧她的皮肉,发疯般的问她:“你到底说不说”。赵一曼慢慢地抬起头,看了眼敌人,坚定地说:“你可以让整个村庄炸成瓦砾,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日军知道从赵一曼口中得不到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
在牺牲前,赵一曼为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四川省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2009年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1943年3月18日,日军3000余人从江苏省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与日军血战到底、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永垂不朽!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9月24日,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担任掩护部队和民众转移的7连马宝玉班长带领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战士边打边向狼牙山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他们砸碎枪支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早在1938年5月,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包括国民党许多将领在内的全中国人民都赞同、学习、运用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电影《地道战》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是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强盗豺狼全都埋葬,全都埋葬,把他们全埋葬。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抗战胜利的历史充分地证明:毛泽东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三)抗战精神光照千秋、代代相传
1、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之一。
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抗战精神坚持和弘扬了中国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2、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民众抗日武装,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领导敌后人民打击侵略者,并与正面战场一道,对日军实施战略夹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战争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前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后启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必胜精神等。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是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苦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不但对当年的抗日战争起到引领、支撑作用,也为当前中华民族实现新的伟大复兴起到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强国有我踔厉行
(一) 毋忘国耻 弘扬抗战精神
77年前,我们的先辈、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77年前的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开始的全国性抗日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2014年2月底,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中国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符合国际惯例、顺乎国内民意的决定,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2014年12月13日,我国第一次国家公祭在南京举行。到2021年12月13日,已经连续举行了八次国家公祭。
77年前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珍爱和平、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愿望。 抗日战争,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和奋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全民族抗日的最强音。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更证明了团结一致、无往而不胜的民族伟力。
(二)在世界大变局中,强国有我勇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遭遇诸多挑战危机。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遭受着重大挑战。面对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党保持战略定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将取得新的辉煌。对此,我们信心满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他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应感恩党,感恩人民,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强国有我,中国梦,我的梦。青少年要勇于担当,踔厉奋发。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干下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内涵
习总书记说的“第一粒扣子”的实质就是价值观。对我们国家而言,“第一粒扣子”就是中国人民所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深层的力量,引领着我国人民持久地去追随、去传承、去创造;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个人而言,“第一粒扣子”就是你最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人生的价值目标。你的价值观,反映了你对世界的认识和你对自己的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你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性质;对你的自身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的定向和调节作用。
2、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和根本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和根本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规范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看待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万事万物。这是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170多年来反复证明了的至今无可替代的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唯心主义。”
例如:自强不息的哲理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它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外援,但是不能依靠。因为外援是外因,是辅助的,有限的,不可持久的,关键是内因,是自己的强。我们青少年必须自强不息。
规范的人生观,即符合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对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其最低的底线是一不违纪;二不违法。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和要求。
高尚的价值观,就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乐于奉献,追求卓越。这一条要求较高,但符合时代步伐,只要努力,就能做到。
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路径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路径很多,关键如下。
首先是读好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引领方向的真理,学好了这门学问,就能路走得直,心放得正;并且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是为人处事的锐利武器;非常重要啊!今天还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什么人,不管你学习什么,也不论你干什么事,都有一个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才能事半功倍,并且才能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造诣、有建树。否则,不但没有建树,还会走上歪路、乃至恐怖之路。什么非理性、一根筋,钻牛角尖,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会出坏事。反之,讲理性,讲唯物论,讲辩证法,就能逢凶化吉,变坏事为好事。这真可谓天壤之别啊!
青少年要有一双“慧眼”,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明辨是非,就不会被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言论所误导,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观点、主张所迷惑,以切实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要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不但可以立志、励志;还能够明古今、知未来;观察问题有宽度和深度;处理问题有高度和亮度。
第三,要养成独立的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坚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有梦想和担当是有志气的表现,但不能光想不干,也不能闭门读书。成打的纲领和许诺,不及一小步实际行动。青少年不能虚度每一天,不要错失每一次成长的机会。青少年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还应主动把握各种锻炼机会,通过竞聘担任学生组织和社团干部、参与校内外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做志愿者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热忱地期望青少年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拥有优良的业绩和棒棒的本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