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较量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
袁晓刚
七十多年前,中国人民一反近百年来被列强欺辱的历史,第一次打出国门在境外与敌作战,保卫国家安全,赢得了伟大胜利。保证了我们国家七十多年和平安全的环境,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当年,有一批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真正能屹立在世界东方,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献出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我们不是战争狂人,我们热爱和平。但是当面对敌人来犯的时候,我们决不能让战火燃烧到国内,决不会让屈辱的历史重演。下面我要讲的就是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世界头号空中强国美国空军生死较量的故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成功组织了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迅速逼近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在这危急时刻,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毅然决然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夜,志愿军陆军38、39、40、42四个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第一个想不到,中国会出兵朝鲜。他跟美国总统杜鲁门讲,中国没有空军不可能出兵朝鲜。因为他知道,现代战争如果没有空军参战将是什么结局。
事实确实如此,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由于没有空中掩护,遭受很大的损失。白天不敢走大路,只能夜间走小路,做饭不敢生火,只能吃炒面,没法烧开水,只能吃雪。美军的战斗轰炸机F-80、F-84以及舰载机非常疯狂,毫无忌惮地贴着树梢超低空飞行,发现我军的踪迹就狂轰烂炸,疯狂扫射。
我们的后方运输线和鸭绿江、清川江上的主要桥梁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志愿军的陆军兄弟们急切盼望着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彭德怀司令员非常着急地对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我等着你的空军啊!”
仅仅过了两个月,1950年12月21日,我志愿军空军已经突击组建了两支歼击航空兵师(即空三师和空四师)。可仅凭这两个师的不到100架战飞机要和当时的世界空军霸主美国空军的1200多架作战飞机对垒,力量悬殊可想而知。可是让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刚打了一年,1951年11月份,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在亲自视察了朝鲜战场后竟说出了“共产党中国似乎一夜之间便成为世界空军强国之一”这个著名的感叹。同时命令美空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白天停止对鸭绿江至清川江一带的轰炸。究其原因,是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此时已经能够取得局部的制空权,并打出了让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的 “米格走廊”!
所谓“米格走廊”,就是我志愿军空军用米格飞机在北起鸭绿江,南至清川江以南平壤以北。东起熙川,西至西海岸的朝鲜西北部这一大片空域所形成的制空权。到战争后期志愿军空军的作战空域已经能覆盖到平壤以南甚至最远到达沙里院。这个地区非常重要,是北朝鲜的主要交通枢纽。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上有许多桥,还有铁路、公路、隧道、车站、仓库。保住了这个区域的制空权,就保住了我们主要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战略物资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前线在哪?在三八线。1951年6月志愿军进行了五次战役之后,战线就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特别是在大家熟悉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共坚守了43天。坚守43天是需要有大量的作战物资来保障的。上甘岭战役美军一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我们也回击了40多万发炮弹。40多万发炮弹用卡车装满也能排十几里地长。而对运输线实施有效的空中保护,志愿军空军功不可没!
其实,从1949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成立到入朝作战,前后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一支年轻的空军,敢跟世界头号空军强国作战,而且还取得了局部制空权,不要说美国人想不到,就连我们自己很多人也没想到。
人民空军的建立再次雄辩的证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开国领袖们高瞻远瞩、英明伟大。早在1938年抗战初期,在当时我军的力量还十分弱小的时候,党中央就开始考虑并着手为我军培养空军飞行员了。当时我们党利用与国民党新疆当局合作抗日的有利条件,从西路军转战到新疆的四百多人、延安摩托学校和延安抗大中,一共挑选了43名优秀干部进入国民党新疆边防督办的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这就是我党培养的第一批红色飞行员。我父亲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年进入航空队第一天上理论课,航校有个叫李膺祺的国民党少校教官想给这些土包子红军学员来个“下马威”,同时也想摸摸他们的底。他问道:“什么叫物理三变态?”结果点名起来答题的个个都说“不知道”。全部问遍,竟然没一个人能回答出来。有人还误听为教官是说“无理三扁担”,每人要打三扁担呢。李教官说:“哼!像你们这样的文化程度还想学习飞行,进入航空界,成为航空人?做梦去吧!这课我没法上了。”说完夹起讲义一摔门走了。我父亲他们并没被这种情势吓倒。他们想,既然进来了,就不能随便出去。有困难没有什么可怕,我们一定要坚强起来、坚持下去。他们自己买来《物理学》认真一查,原来物理三变态就是“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学习飞行是高等教育,首先要有文化基础。其他人好歹还上过几年学,可我父亲是放牛娃出身,一天学都没上过。只是参加红军后跟他的老班长学会认一些字。什么物理、数学只是到新疆后在新兵营刚刚接触了一点。当时航校规定先要进行六个月的理论学习,学习完了,考试不合格就淘汰。为了闯过理论考试关,他们不吃不睡忘我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半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过过星期天,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每天晚上都自学到深夜12点以后。有一次,管理员以为教室没人了,也没检查就把灯一关,门一锁走了。我父亲他们被锁在教室里整整呆了一宿。后来学校规定,晚上10点以后教室必须熄灯。我父亲他们就买来手电筒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学习。经过短短六个月的刻苦学习,我父亲他们就掌握了学习飞行必备的18门理论课程,全部通过了考试,无一淘汰,创造了奇迹。就连当初瞧不起他们的李教官都觉的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原想这些人不要说全部淘汰,至少也得淘汰一半吧。看来,这是他太不了解我们这些红军战士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了。
至1941年底我父亲他们完成了所有学业顺利毕业。这些“土包子”红军学员就是凭着对使命初心的坚守,凭着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克服了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他们中间一个因飞行时飞机进入螺旋,失事牺牲。一个在地面上被螺旋桨打在头上牺牲。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大家的决心,最后,终于能驾机飞上蓝天。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我党第一支既能飞行,又有地面机务维护的航空技术骨干队伍。
从1947年2月至1949年7月,我父亲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开始了人民空军建军史上的艰苦创业。他先是在飞行二大队四中队任中队长,后任二大队副大队长,最后升任混合大队大队长。东北老航校在建国前就为我军培养了126名飞行员,为日后的人民空军快速组建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空军在创建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迹,其中一个就是直上“99高练”。什么叫直上“99高练?” 培养飞行员本来应该先用简单的、慢的飞机开始学。然后逐渐发展到速度快的复杂的飞机。愣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初级教练机,更谈不上中级教练机了。没有办法,尽管非常危险,也只得直接用高级教练机培养新飞行员。在世界空军史上这是我们人民空军的独创,全世界都没有过。就这样我们先后培养了126名飞行员。我父亲所在的四中队培训了东北老航校第二期的16名学员,全部安全带飞毕业。其中有六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其中有四人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第一位是王海,入朝作战时是空3师9团一大队大队长,抗美援朝的一级战斗英雄,后来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第二位是邹炎,抗美援朝的二级战斗英雄,号称孤胆英雄。他跟美机空战时美机逃跑,他一架飞机在后面追击,一直追过三八线,追到南朝鲜美军机场上空,将美机击落并安全返回。后来任空军副司令员。第三位是徐怀堂,他用老式的苏制拉-11螺旋桨飞机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F-86喷气式战斗机,荣立一等功。第四位是侯书军,他首创了志愿军空军夜战击落美机的战例。当时米格-15没有机载火控雷达,飞行员在漆黑的夜里全靠肉眼搜索发现敌机。就这样,他还能将敌机击落。后来成为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1年5月6日,我父亲被任命为空三师师长。10月20日我父亲率领空三师50名平均在喷气式飞机上只飞行了68小时的飞行员,和50架米格15飞机开赴丹东浪头机场接替空四师,开始了志愿军空军第二批,空三师第一轮入朝作战。空三师第一轮入朝作战历时86天击落击伤美机64架,毛主席在看到空三师的战报后,欣然亲笔题字嘉奖“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我军有丰富的陆战经验,但对于空战却十分陌生。志愿军空军在入朝作战之初,刚开始发现敌机,指挥员就下令“全体攻击!”包括指挥员在内的所有飞机都一窝疯地冲上去,谁都想亲自击落敌机,谁进攻谁掩护都不明确,一下子把美国飞行员搞懵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术。开始他们还研究中国空军这是用的什么战术?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志愿军空军当时根本没有战术。要说我们完全没有战术也不全对。当时也打出了一个令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的战术,叫作对头攻击!当时喷气式飞机是用航炮作战的,一般都是从后面用机载瞄准具光环,套住敌机并且稳定一秒钟以上才能射击。如果两机对头攻击,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这么快还没等光环套住对方,作战双方的两架飞机早撞上了!可我们的飞行员不管那些,处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进行攻击!在敌机正面就跟敌机打对头。最后往往都是美军飞行员怕死,先调头避让,这反而给我们创造了开炮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不是全靠拼命来打仗。抗美援朝空战是人类历史上喷气式飞机的首次作战使用,如何尽快掌握喷气式飞机的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是取胜的关键。那段时间,每次战斗结束,飞行员一下飞机,我父亲马上把飞行员召集在一起,在跑道边席地而坐,总结经验、研究战术。这是传承了红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光荣传统,打一次总结一次,打一仗提高一步。就这样,我父亲带领空三师很快就总结摸索出喷气式飞机的战术使用原则:“编队作战、保持双机、争取四机、讲战术、讲指挥”,为空三师取得好的战绩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我父亲组织实施“评指挥、评动作、评纪律”的战斗三评活动,还被空军刘亚楼司令员推广到所有参战航空兵部队。在抗美援朝中空三师两轮入朝作战,共击落击伤美机117架,创造了敌我战损比1.6比1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10个参战志愿军航空兵师中排名第一!打出了一支中国空军的王牌师,空三师威震敌胆。
我们这么弱小的年轻的空军能跟当时世界头号空军强国美国空军作战,居然还能占上风,大家肯定会想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的飞行员们传承了老红军的光荣传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的效能。当时为了提高命中率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冒着生命危险普遍近距离开炮,最近只有123米,敌机爆炸的碎片都能打到自己的飞机上。号称空中拼刺刀!第一代喷气式飞机跳伞成功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七十,每跳一次伞就相当于闯一次鬼门关。当时空3师7团副团长孟琎就是跳伞不成功而牺牲的。下面就讲讲孟琎的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飞行员们渴望战斗,渴望胜利的迫切心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空3师7团副团长孟琎入朝参战后,作为空中指挥员,他很好地完成了空中指挥任务。但他个人却没有战果,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是副团长,自己打不下敌机还有什么资格指挥別人?”他用黑笔画了一个大大的〇贴在床头!直到空三师第一轮入朝轮战的最后一天吃过午饭,孟琎找人剃了个光头,把床头贴的〇撕了下来。下午就驾机升空参战,一举击落一架敌机!但他的飞机也被击落,跳伞没成功壮烈牺牲。空三师参战63名飞行员中涌现出了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7名战斗英雄。我父亲也因指挥空战有功荣获个人一等功,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和二级自由独立两枚勋章。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只有19岁的志愿军飞行员任峰烈士的故事。大家从中可以看到,面对强大的美国空中强盗,我们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是如何为了胜利,顽强战斗以命相搏的。
1953年5月26日下午,空4师12团12架米格15飞机在团长陈亮率领下起飞迎敌。由于我机起飞过晚,当我机从机场升空拉起刚刚完成好编队,就被早已埋伏在高空云层中的32架美F-86包围攻击。我机立即展开反击。任峰当时任僚机,他的飞机位置处在我机编队最后边缘的位置上,在格斗中是最容易被敌分割包围的。当时敌众我寡,战况十分紧张激烈。战斗中任峰的飞机被4架美机包围攻击。面对4架美机的进攻,任峰知道自己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他却毫无畏惧同敌机展开了生死拼斗。任峰抓住一切机会向美机开炮。他从8000米的高空与四架美机缠斗在一起,飞机越打越低。一次,他避开美机从后面的攻击,一个左转弯横滚上升一拉机头忽然发现一架美机就在他的前上方,机会难得,不容多想,他对准美机就开炮。可是由于他的飞机迎角太大,加上米格15飞机37毫米口径航炮后坐力太大,使他的飞机瞬间失速进入螺旋。飞机进入螺旋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没有规律的迅速旋转下坠状态。之前,任峰在航校只学习过改出螺旋的理论,但从未实际操作过。改出飞机螺旋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老飞行员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任峰此时随时可能机毁人亡。可是任峰临危不惧,他沉着冷静地成功地将飞机改出了螺旋。改出螺旋后,他一刻都没有犹豫,马上又推油门加速去追击刚才那四架敌机。就在他的飞机速度还没有完全加上来的时候,又一架美机出现在他的飞机前方。他虽然知道刚改出螺旋自己的飞机速度还没有提上来不能开炮,因为开炮的后坐力会使自己的飞机再次进入螺旋。但他管不了这么多,抓住一切机会向美机开炮。就在他对准美机又一次开炮之后,飞机果真第二次进入螺旋。任峰真是好样的,他又第二次成功地把飞机改出螺旋。由于连续两次改出螺旋,任峰这时已经拼尽了全身的力气,筋疲力尽。而且飞机的弹药也不多了。他这时完全可以寻找机会退出战斗返回机场。但是任峰没有这么做。他知道敌多我少,多一架飞机就多一份战斗力量。他毫不犹豫地继续驾机投入战斗。当他第三次把机头对准美机准备打出飞机上所剩的全部炮弹的时候,任峰的飞机又第三次进入螺旋。但是这一次飞机的高度太低了,已经没有高度再让任峰改出螺旋了。任峰从8000米的高空,一个人与4架美机格斗。三次开炮,三次进入螺旋,一直打到地面。最后飞机坠地,任峰壮烈牺牲。任峰牺牲后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他生前写的一首诗:“黑山白水冷月关,千里征战血未干。今有飞将守安东,不叫夷贼越清川。”在这次战斗中任峰的团长陈亮同志也壮烈牺牲了。抗美援朝我们一共牺牲飞行员116名,相当于两个整师的飞行员都牺牲了。光飞行团团长就牺牲了七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空军烈士们。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中,我们空军的地勤机务人员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一次一架飞机出了故障,机组连夜排除故障,到了晚上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40多度。过了半夜机械师还躺在飞机肚皮底下安装附件。因为位置不顺手,一直没有装好。只见飞机上黑黄的煤油滴滴答答流到机械师的脸上、头上、脖子里,顺着已经冻烂、生着冻疮的红肿发亮的双手流到袖子里。机械师全然不顾。机械员李兴州在边上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让我进气道里面装吧?”“不行!”机械师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进气道里面好装,但在这样的天气脱掉棉衣钻进气道,那是要出人命的!还没等机械师把话说完,机械员李兴州就把手套、棉帽、棉衣、棉裤全脱了,穿衬衣衬裤钻进了进气道。大家一看,只见进气道的金属蒙皮上已经是一片片一块块连血带皮斑斑点点!机组另外一个小机械员当场就哭了。大家一起脱棉衣,堵住进气道口希望让里面暖和一点。最后附件终于装好了。等机械师把机械员从进气道里拖出来时人已经冻晕了。我是干外场地勤机械员出身的,我也钻过进气道,别看外面口很大,里面还有隔板。人要吸着气从两层隔板之间钻过去,穿厚衣服根本不行。冬天钻进气道,当年我在江西樟树都冻的受不了更别说是东北的夜里了。这就是我们英雄的地勤机务人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撑起了志愿军空军能打胜仗的一片蓝天。
美军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那一段时间对于远东空军来说是一个灾难重重的日子,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他们似乎在冥冥之中有神的相助。”我们志愿军空军的英雄们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人类空战的奇迹,让美军将领们大惑不解,让全世界为之瞩目。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一支震惊中外的中国空军。
73年过去,人民空军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成长为一支祖国放心的,攻防兼备的强大现代化空军。毫无疑问,人民空军将不辜负祖国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党的期望!为捍卫祖国领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祖国利益,永远像他们的前辈们一样英勇战斗,再创辉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成功组织了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迅速逼近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在这危急时刻,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毅然决然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夜,志愿军陆军38、39、40、42四个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第一个想不到,中国会出兵朝鲜。他跟美国总统杜鲁门讲,中国没有空军不可能出兵朝鲜。因为他知道,现代战争如果没有空军参战将是什么结局。
事实确实如此,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由于没有空中掩护,遭受很大的损失。白天不敢走大路,只能夜间走小路,做饭不敢生火,只能吃炒面,没法烧开水,只能吃雪。美军的战斗轰炸机F-80、F-84以及舰载机非常疯狂,毫无忌惮地贴着树梢超低空飞行,发现我军的踪迹就狂轰烂炸,疯狂扫射。
我们的后方运输线和鸭绿江、清川江上的主要桥梁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志愿军的陆军兄弟们急切盼望着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彭德怀司令员非常着急地对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我等着你的空军啊!”
仅仅过了两个月,1950年12月21日,我志愿军空军已经突击组建了两支歼击航空兵师(即空三师和空四师)。可仅凭这两个师的不到100架战飞机要和当时的世界空军霸主美国空军的1200多架作战飞机对垒,力量悬殊可想而知。可是让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刚打了一年,1951年11月份,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在亲自视察了朝鲜战场后竟说出了“共产党中国似乎一夜之间便成为世界空军强国之一”这个著名的感叹。同时命令美空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白天停止对鸭绿江至清川江一带的轰炸。究其原因,是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此时已经能够取得局部的制空权,并打出了让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的 “米格走廊”!
所谓“米格走廊”,就是我志愿军空军用米格飞机在北起鸭绿江,南至清川江以南平壤以北。东起熙川,西至西海岸的朝鲜西北部这一大片空域所形成的制空权。到战争后期志愿军空军的作战空域已经能覆盖到平壤以南甚至最远到达沙里院。这个地区非常重要,是北朝鲜的主要交通枢纽。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上有许多桥,还有铁路、公路、隧道、车站、仓库。保住了这个区域的制空权,就保住了我们主要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战略物资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前线在哪?在三八线。1951年6月志愿军进行了五次战役之后,战线就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特别是在大家熟悉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共坚守了43天。坚守43天是需要有大量的作战物资来保障的。上甘岭战役美军一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我们也回击了40多万发炮弹。40多万发炮弹用卡车装满也能排十几里地长。而对运输线实施有效的空中保护,志愿军空军功不可没!
其实,从1949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成立到入朝作战,前后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一支年轻的空军,敢跟世界头号空军强国作战,而且还取得了局部制空权,不要说美国人想不到,就连我们自己很多人也没想到。
人民空军的建立再次雄辩的证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开国领袖们高瞻远瞩、英明伟大。早在1938年抗战初期,在当时我军的力量还十分弱小的时候,党中央就开始考虑并着手为我军培养空军飞行员了。当时我们党利用与国民党新疆当局合作抗日的有利条件,从西路军转战到新疆的四百多人、延安摩托学校和延安抗大中,一共挑选了43名优秀干部进入国民党新疆边防督办的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这就是我党培养的第一批红色飞行员。我父亲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年进入航空队第一天上理论课,航校有个叫李膺祺的国民党少校教官想给这些土包子红军学员来个“下马威”,同时也想摸摸他们的底。他问道:“什么叫物理三变态?”结果点名起来答题的个个都说“不知道”。全部问遍,竟然没一个人能回答出来。有人还误听为教官是说“无理三扁担”,每人要打三扁担呢。李教官说:“哼!像你们这样的文化程度还想学习飞行,进入航空界,成为航空人?做梦去吧!这课我没法上了。”说完夹起讲义一摔门走了。我父亲他们并没被这种情势吓倒。他们想,既然进来了,就不能随便出去。有困难没有什么可怕,我们一定要坚强起来、坚持下去。他们自己买来《物理学》认真一查,原来物理三变态就是“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学习飞行是高等教育,首先要有文化基础。其他人好歹还上过几年学,可我父亲是放牛娃出身,一天学都没上过。只是参加红军后跟他的老班长学会认一些字。什么物理、数学只是到新疆后在新兵营刚刚接触了一点。当时航校规定先要进行六个月的理论学习,学习完了,考试不合格就淘汰。为了闯过理论考试关,他们不吃不睡忘我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半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过过星期天,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每天晚上都自学到深夜12点以后。有一次,管理员以为教室没人了,也没检查就把灯一关,门一锁走了。我父亲他们被锁在教室里整整呆了一宿。后来学校规定,晚上10点以后教室必须熄灯。我父亲他们就买来手电筒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学习。经过短短六个月的刻苦学习,我父亲他们就掌握了学习飞行必备的18门理论课程,全部通过了考试,无一淘汰,创造了奇迹。就连当初瞧不起他们的李教官都觉的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原想这些人不要说全部淘汰,至少也得淘汰一半吧。看来,这是他太不了解我们这些红军战士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了。
至1941年底我父亲他们完成了所有学业顺利毕业。这些“土包子”红军学员就是凭着对使命初心的坚守,凭着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克服了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他们中间一个因飞行时飞机进入螺旋,失事牺牲。一个在地面上被螺旋桨打在头上牺牲。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大家的决心,最后,终于能驾机飞上蓝天。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我党第一支既能飞行,又有地面机务维护的航空技术骨干队伍。
从1947年2月至1949年7月,我父亲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开始了人民空军建军史上的艰苦创业。他先是在飞行二大队四中队任中队长,后任二大队副大队长,最后升任混合大队大队长。东北老航校在建国前就为我军培养了126名飞行员,为日后的人民空军快速组建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空军在创建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多的奇迹,其中一个就是直上“99高练”。什么叫直上“99高练?” 培养飞行员本来应该先用简单的、慢的飞机开始学。然后逐渐发展到速度快的复杂的飞机。愣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初级教练机,更谈不上中级教练机了。没有办法,尽管非常危险,也只得直接用高级教练机培养新飞行员。在世界空军史上这是我们人民空军的独创,全世界都没有过。就这样我们先后培养了126名飞行员。我父亲所在的四中队培训了东北老航校第二期的16名学员,全部安全带飞毕业。其中有六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其中有四人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第一位是王海,入朝作战时是空3师9团一大队大队长,抗美援朝的一级战斗英雄,后来任中国空军司令员。第二位是邹炎,抗美援朝的二级战斗英雄,号称孤胆英雄。他跟美机空战时美机逃跑,他一架飞机在后面追击,一直追过三八线,追到南朝鲜美军机场上空,将美机击落并安全返回。后来任空军副司令员。第三位是徐怀堂,他用老式的苏制拉-11螺旋桨飞机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F-86喷气式战斗机,荣立一等功。第四位是侯书军,他首创了志愿军空军夜战击落美机的战例。当时米格-15没有机载火控雷达,飞行员在漆黑的夜里全靠肉眼搜索发现敌机。就这样,他还能将敌机击落。后来成为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1年5月6日,我父亲被任命为空三师师长。10月20日我父亲率领空三师50名平均在喷气式飞机上只飞行了68小时的飞行员,和50架米格15飞机开赴丹东浪头机场接替空四师,开始了志愿军空军第二批,空三师第一轮入朝作战。空三师第一轮入朝作战历时86天击落击伤美机64架,毛主席在看到空三师的战报后,欣然亲笔题字嘉奖“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我军有丰富的陆战经验,但对于空战却十分陌生。志愿军空军在入朝作战之初,刚开始发现敌机,指挥员就下令“全体攻击!”包括指挥员在内的所有飞机都一窝疯地冲上去,谁都想亲自击落敌机,谁进攻谁掩护都不明确,一下子把美国飞行员搞懵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术。开始他们还研究中国空军这是用的什么战术?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志愿军空军当时根本没有战术。要说我们完全没有战术也不全对。当时也打出了一个令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的战术,叫作对头攻击!当时喷气式飞机是用航炮作战的,一般都是从后面用机载瞄准具光环,套住敌机并且稳定一秒钟以上才能射击。如果两机对头攻击,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这么快还没等光环套住对方,作战双方的两架飞机早撞上了!可我们的飞行员不管那些,处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进行攻击!在敌机正面就跟敌机打对头。最后往往都是美军飞行员怕死,先调头避让,这反而给我们创造了开炮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不是全靠拼命来打仗。抗美援朝空战是人类历史上喷气式飞机的首次作战使用,如何尽快掌握喷气式飞机的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是取胜的关键。那段时间,每次战斗结束,飞行员一下飞机,我父亲马上把飞行员召集在一起,在跑道边席地而坐,总结经验、研究战术。这是传承了红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光荣传统,打一次总结一次,打一仗提高一步。就这样,我父亲带领空三师很快就总结摸索出喷气式飞机的战术使用原则:“编队作战、保持双机、争取四机、讲战术、讲指挥”,为空三师取得好的战绩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我父亲组织实施“评指挥、评动作、评纪律”的战斗三评活动,还被空军刘亚楼司令员推广到所有参战航空兵部队。在抗美援朝中空三师两轮入朝作战,共击落击伤美机117架,创造了敌我战损比1.6比1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10个参战志愿军航空兵师中排名第一!打出了一支中国空军的王牌师,空三师威震敌胆。
我们这么弱小的年轻的空军能跟当时世界头号空军强国美国空军作战,居然还能占上风,大家肯定会想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的飞行员们传承了老红军的光荣传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的效能。当时为了提高命中率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冒着生命危险普遍近距离开炮,最近只有123米,敌机爆炸的碎片都能打到自己的飞机上。号称空中拼刺刀!第一代喷气式飞机跳伞成功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七十,每跳一次伞就相当于闯一次鬼门关。当时空3师7团副团长孟琎就是跳伞不成功而牺牲的。下面就讲讲孟琎的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飞行员们渴望战斗,渴望胜利的迫切心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空3师7团副团长孟琎入朝参战后,作为空中指挥员,他很好地完成了空中指挥任务。但他个人却没有战果,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是副团长,自己打不下敌机还有什么资格指挥別人?”他用黑笔画了一个大大的〇贴在床头!直到空三师第一轮入朝轮战的最后一天吃过午饭,孟琎找人剃了个光头,把床头贴的〇撕了下来。下午就驾机升空参战,一举击落一架敌机!但他的飞机也被击落,跳伞没成功壮烈牺牲。空三师参战63名飞行员中涌现出了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7名战斗英雄。我父亲也因指挥空战有功荣获个人一等功,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和二级自由独立两枚勋章。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只有19岁的志愿军飞行员任峰烈士的故事。大家从中可以看到,面对强大的美国空中强盗,我们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是如何为了胜利,顽强战斗以命相搏的。
1953年5月26日下午,空4师12团12架米格15飞机在团长陈亮率领下起飞迎敌。由于我机起飞过晚,当我机从机场升空拉起刚刚完成好编队,就被早已埋伏在高空云层中的32架美F-86包围攻击。我机立即展开反击。任峰当时任僚机,他的飞机位置处在我机编队最后边缘的位置上,在格斗中是最容易被敌分割包围的。当时敌众我寡,战况十分紧张激烈。战斗中任峰的飞机被4架美机包围攻击。面对4架美机的进攻,任峰知道自己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他却毫无畏惧同敌机展开了生死拼斗。任峰抓住一切机会向美机开炮。他从8000米的高空与四架美机缠斗在一起,飞机越打越低。一次,他避开美机从后面的攻击,一个左转弯横滚上升一拉机头忽然发现一架美机就在他的前上方,机会难得,不容多想,他对准美机就开炮。可是由于他的飞机迎角太大,加上米格15飞机37毫米口径航炮后坐力太大,使他的飞机瞬间失速进入螺旋。飞机进入螺旋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没有规律的迅速旋转下坠状态。之前,任峰在航校只学习过改出螺旋的理论,但从未实际操作过。改出飞机螺旋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老飞行员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任峰此时随时可能机毁人亡。可是任峰临危不惧,他沉着冷静地成功地将飞机改出了螺旋。改出螺旋后,他一刻都没有犹豫,马上又推油门加速去追击刚才那四架敌机。就在他的飞机速度还没有完全加上来的时候,又一架美机出现在他的飞机前方。他虽然知道刚改出螺旋自己的飞机速度还没有提上来不能开炮,因为开炮的后坐力会使自己的飞机再次进入螺旋。但他管不了这么多,抓住一切机会向美机开炮。就在他对准美机又一次开炮之后,飞机果真第二次进入螺旋。任峰真是好样的,他又第二次成功地把飞机改出螺旋。由于连续两次改出螺旋,任峰这时已经拼尽了全身的力气,筋疲力尽。而且飞机的弹药也不多了。他这时完全可以寻找机会退出战斗返回机场。但是任峰没有这么做。他知道敌多我少,多一架飞机就多一份战斗力量。他毫不犹豫地继续驾机投入战斗。当他第三次把机头对准美机准备打出飞机上所剩的全部炮弹的时候,任峰的飞机又第三次进入螺旋。但是这一次飞机的高度太低了,已经没有高度再让任峰改出螺旋了。任峰从8000米的高空,一个人与4架美机格斗。三次开炮,三次进入螺旋,一直打到地面。最后飞机坠地,任峰壮烈牺牲。任峰牺牲后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他生前写的一首诗:“黑山白水冷月关,千里征战血未干。今有飞将守安东,不叫夷贼越清川。”在这次战斗中任峰的团长陈亮同志也壮烈牺牲了。抗美援朝我们一共牺牲飞行员116名,相当于两个整师的飞行员都牺牲了。光飞行团团长就牺牲了七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空军烈士们。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中,我们空军的地勤机务人员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一次一架飞机出了故障,机组连夜排除故障,到了晚上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40多度。过了半夜机械师还躺在飞机肚皮底下安装附件。因为位置不顺手,一直没有装好。只见飞机上黑黄的煤油滴滴答答流到机械师的脸上、头上、脖子里,顺着已经冻烂、生着冻疮的红肿发亮的双手流到袖子里。机械师全然不顾。机械员李兴州在边上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让我进气道里面装吧?”“不行!”机械师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进气道里面好装,但在这样的天气脱掉棉衣钻进气道,那是要出人命的!还没等机械师把话说完,机械员李兴州就把手套、棉帽、棉衣、棉裤全脱了,穿衬衣衬裤钻进了进气道。大家一看,只见进气道的金属蒙皮上已经是一片片一块块连血带皮斑斑点点!机组另外一个小机械员当场就哭了。大家一起脱棉衣,堵住进气道口希望让里面暖和一点。最后附件终于装好了。等机械师把机械员从进气道里拖出来时人已经冻晕了。我是干外场地勤机械员出身的,我也钻过进气道,别看外面口很大,里面还有隔板。人要吸着气从两层隔板之间钻过去,穿厚衣服根本不行。冬天钻进气道,当年我在江西樟树都冻的受不了更别说是东北的夜里了。这就是我们英雄的地勤机务人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撑起了志愿军空军能打胜仗的一片蓝天。
美军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那一段时间对于远东空军来说是一个灾难重重的日子,中国空军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谜,他们好像一个晚上便学会了一切,他们似乎在冥冥之中有神的相助。”我们志愿军空军的英雄们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人类空战的奇迹,让美军将领们大惑不解,让全世界为之瞩目。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一支震惊中外的中国空军。
73年过去,人民空军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成长为一支祖国放心的,攻防兼备的强大现代化空军。毫无疑问,人民空军将不辜负祖国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党的期望!为捍卫祖国领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祖国利益,永远像他们的前辈们一样英勇战斗,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