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弹一星”扬国威 伟大精神放光辉
徐金生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经济十分困难、技术力量极为薄弱的条件下,研发制造出“两弹一星”确实是了不起的伟业。伟人决策搞两弹、(中央开会讨论要不要搞原子弹?毛主席说:出兵朝鲜,我考虑了三天,搞原子弹,我考虑了三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结论是,原子弹一定要搞。)独立自主搞两弹、举国同力搞两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著名科学家、中青年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使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把“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两弹一星”精神实质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在1988年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为了保守秘密。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广大指战员严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守则。悄悄不分昼夜地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隐姓埋名、不计名利、不讲报酬,默默奉献。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伟绩。这里介绍几位主要代表人物:
钱三强(1913—1992),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三强于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为共和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去改变她的面貌。”这就是钱三强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的铮铮誓言。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核武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取得博士学位刚9天,就毅然放下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他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不怕困难,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到一线工作。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得了直肠癌,于1986年去世,享年仅62岁。
钱学森(1911——2009)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美国的元帅直呼他“一个人可以顶五个师”,他坚信,外国人能发明的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他为此奋斗一生。美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软禁了他五年之久。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多次谈判,最后以归还战俘为条件才换得钱学森回国。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心忧国难,刻苦钻研,将人生志向的择取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于敏(1926——2019)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宁河区人。他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民族脊梁。他的名字曾是中国的绝密。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老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
祝学军,1962年12月出生辽宁沈阳,中国导弹技术领域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系列总设计师、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她攻克世界难题,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常规导弹东风17,为中国立威,被称为比核弹还恐怖的女人,“中国导弹之母”导弹女神。上述科学家都是民族的脊梁,科技的精英,爱国的模范,耀眼的明星,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应该学习崇拜追捧的明星。
随着导弹、核弹的试验成功,1966年的7月1日正式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当时为了保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叫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命名为火箭军。2016年9月,习主席视察火箭军时鲜明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第二炮兵组织中程、中远程、远程3型导弹,编程一个地战略导弹方阵受阅,这是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公开向世界展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火箭军的装备越来越新,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战略导弹部队。被美国媒体称为“天下第一军”。目前火箭军装备有东风五、东风31、东风41、东风21、东风26,以及东风16东风、从11等弹道导弹。还有长剑100巡航导弹,在世界最强的五款巡航导弹中占据榜首。是一支核常兼备的强大战略力量。
东风41于2018年入役。成为中国威力最强的战略武器之一。射程可以达到1.4万公里。携待10枚每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它的服役将使我国多一款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战略核武器。火箭军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大大增强,一支真正捍卫国家安全的利剑,霸气诞生。东26反舰弹道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它的射程5000公里。被誉为航母杀手。近程导弹,密如刺猬,有多种型号。其中东17是世界上第一款批量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它的最大射程2000多公里,飞行速度最高可达十马赫,(1马赫=每小时1126千米)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东风17研制成功,将直接对美国费尽心机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构成挑战。特别是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及日本部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都将被极大削弱。
有位将军曾说:不要再猜这个射程多远,那个型号能打到哪?说专业了很多人听不懂,通俗点说吧:东风15B——台北快递,东风16——冲绳快递,东风21——东京快递,东风26——关岛快递,东风31——夏威夷快递,东风5——纽约快递。东风浩荡,横扫全球,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大国重器,气势如虹。网友编的顺口溜:全球快递哪家强?唯我东风它最浪,定位精准立马到,敌人闻风丧胆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少年成长,在多个场合表达对青少年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希望。今年2月份,在给冰雪健儿翊鸣同学回信中指出:“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弹一星”研发者的模范事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他们那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基因,把爱国情、强国志、抱国行落实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里我再强调几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十分重要,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根和魂。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二要磨练坚强意志。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从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三要刻苦学习知识。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这样就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四要锻炼强健体魄。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既要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记住一句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把“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两弹一星”精神实质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在1988年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为了保守秘密。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广大指战员严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保密守则。悄悄不分昼夜地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隐姓埋名、不计名利、不讲报酬,默默奉献。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伟绩。这里介绍几位主要代表人物:
钱三强(1913—1992),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三强于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为共和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去改变她的面貌。”这就是钱三强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的铮铮誓言。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核武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取得博士学位刚9天,就毅然放下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他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不怕困难,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到一线工作。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得了直肠癌,于1986年去世,享年仅62岁。
钱学森(1911——2009)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美国的元帅直呼他“一个人可以顶五个师”,他坚信,外国人能发明的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他为此奋斗一生。美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软禁了他五年之久。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多次谈判,最后以归还战俘为条件才换得钱学森回国。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心忧国难,刻苦钻研,将人生志向的择取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于敏(1926——2019)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宁河区人。他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民族脊梁。他的名字曾是中国的绝密。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老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
祝学军,1962年12月出生辽宁沈阳,中国导弹技术领域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系列总设计师、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她攻克世界难题,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常规导弹东风17,为中国立威,被称为比核弹还恐怖的女人,“中国导弹之母”导弹女神。上述科学家都是民族的脊梁,科技的精英,爱国的模范,耀眼的明星,是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应该学习崇拜追捧的明星。
随着导弹、核弹的试验成功,1966年的7月1日正式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当时为了保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叫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命名为火箭军。2016年9月,习主席视察火箭军时鲜明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第二炮兵组织中程、中远程、远程3型导弹,编程一个地战略导弹方阵受阅,这是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公开向世界展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火箭军的装备越来越新,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战略导弹部队。被美国媒体称为“天下第一军”。目前火箭军装备有东风五、东风31、东风41、东风21、东风26,以及东风16东风、从11等弹道导弹。还有长剑100巡航导弹,在世界最强的五款巡航导弹中占据榜首。是一支核常兼备的强大战略力量。
东风41于2018年入役。成为中国威力最强的战略武器之一。射程可以达到1.4万公里。携待10枚每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它的服役将使我国多一款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战略核武器。火箭军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大大增强,一支真正捍卫国家安全的利剑,霸气诞生。东26反舰弹道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它的射程5000公里。被誉为航母杀手。近程导弹,密如刺猬,有多种型号。其中东17是世界上第一款批量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它的最大射程2000多公里,飞行速度最高可达十马赫,(1马赫=每小时1126千米)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东风17研制成功,将直接对美国费尽心机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构成挑战。特别是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及日本部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都将被极大削弱。
有位将军曾说:不要再猜这个射程多远,那个型号能打到哪?说专业了很多人听不懂,通俗点说吧:东风15B——台北快递,东风16——冲绳快递,东风21——东京快递,东风26——关岛快递,东风31——夏威夷快递,东风5——纽约快递。东风浩荡,横扫全球,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大国重器,气势如虹。网友编的顺口溜:全球快递哪家强?唯我东风它最浪,定位精准立马到,敌人闻风丧胆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少年成长,在多个场合表达对青少年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希望。今年2月份,在给冰雪健儿翊鸣同学回信中指出:“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弹一星”研发者的模范事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他们那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基因,把爱国情、强国志、抱国行落实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里我再强调几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十分重要,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根和魂。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二要磨练坚强意志。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从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三要刻苦学习知识。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这样就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四要锻炼强健体魄。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既要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记住一句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