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当代青少年
市法治报告团 张飞峰
首先感谢关爱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面对这么多年轻而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面孔。也感谢同学们能放下繁重的学习任务,来听这样一场法制课。讲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批评指教!
21 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也许有人会不认同这一点,认为人应该有自由,自由是由自己决定的。鸟儿 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里游泳,它们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把 鸟放进水里,把鱼放出水面,它们不仅会失去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去。 人在路上可以自由行走,但是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过马路,就有可能 被车辆撞倒,失去行走的自由。
一、我们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国家的保卫者、建设者,是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 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 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正确运用法律来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 纷,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 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 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 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如果遇到这样 的事怎么办?如果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该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 法》中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 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民法典》第 1245 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位作家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 几步。有句古话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时候走错了路也许会贻误终 身。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 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一定不能触犯法律的 红线,相反,要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我们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一、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
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保护法》: 18 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 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 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 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 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 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二十一条: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 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二、学习《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什么是违法呢?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 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 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 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 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 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 害社会的行为。上述列举的行为中,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这一行为希
望同学们引起注意,同学们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但这也是违法行为;还 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在学校也是时常 发生的。一般来说,校园暴力是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行为,严重的校园 暴力可能构成犯罪。那么,我们遇到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做呢?主要应该 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沉默,请及时告诉老师、家长;
2、及时报警处理;
3、放学回家,不要一个人走路,要结伴而行; 4、同学们如果遇到他人被欺负了,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制止,并及时报警、告诉老师; 5、同学们不要盲目的加入施暴者行列,以免成为帮凶 6、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要做欺凌者。 据我们了解,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会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钱财和物品,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最近热映的电视剧《人世间》里面就有这样的情 节,周聪被同学欺负,强迫让他给买零食,周聪不敢向父母要钱,而是转 向哥哥周楠要零花钱,周楠稍微询问了一下,知道事情的缘由后,很生气, 让周聪不要这么做,并说,“让那个同学有事找我哥谈”。我认为这件事周 楠的处理比较正确,一定不能助长那些“小霸王”的气焰,不能一味地屈 服于他们地淫威而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遇 到了类似的事情,同学们不要害怕,要敢于检举揭发,同这些违法行为作 斗争。
那么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法律上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 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 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 行政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已 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 14 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 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四)其他寻衅滋事 行为。
说完了一般违法行为,我们再来看看犯罪的概念。什么是犯罪呢?我 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 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 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 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第十七条第 1 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 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 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 情况出发的。下面我们要引入一个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刑事责任年龄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 任的年龄,也是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之一。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熟 度及社会化水平确定。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凡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者 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 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 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第 2 款还 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动、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 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 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 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 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鉴于近年来犯罪低龄化比较严重,我们国家刚刚 对刑法进行了修正,2020 年 12 月 26 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已经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这个修正案里面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有限的下调, 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降到了 12 周岁。最新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 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学习《民法典》以及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 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 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上面我们讲到了刑事责任年龄,有几个关键的年龄节点,即 12 岁、 14 岁和 16 岁,那么,在民法上,我们又是怎样划分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呢?
0- 8 周岁,简称无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 一 16 周岁,简称限人(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 一 18 周岁简称视完人(自己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 周岁以上=完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 事法律行为。
我问大家两个问题:1、8 周岁以下的儿童买文具、水、坐公交车可以 吗? 2、将自己的压岁钱无偿捐赠可以吗?
《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大家想一想:
1、8-16 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利去网吧消费吗? 2、网吧的经营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现在居住的小区,高层建筑比较多,因 此,高空抛物方面的法律知识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民法典》中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等高空中向外抛掷物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 责任。故意从高中抛掷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以危害公共安全 的,依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为伤害、杀害特定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故意伤 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丑恶的、不良的 行为和习惯,我们都应坚决制止,决不含糊。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 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一起学法、知法、守 法。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法律的权杖捍卫校园的文明 与和谐。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21 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也许有人会不认同这一点,认为人应该有自由,自由是由自己决定的。鸟儿 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里游泳,它们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把 鸟放进水里,把鱼放出水面,它们不仅会失去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去。 人在路上可以自由行走,但是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过马路,就有可能 被车辆撞倒,失去行走的自由。
一、我们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国家的保卫者、建设者,是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 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 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正确运用法律来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 纷,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 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 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 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如果遇到这样 的事怎么办?如果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该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 法》中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 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民法典》第 1245 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位作家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 几步。有句古话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时候走错了路也许会贻误终 身。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 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一定不能触犯法律的 红线,相反,要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我们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一、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
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保护法》: 18 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 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 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 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 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 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二十一条: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 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二、学习《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什么是违法呢?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 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 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 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 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 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 害社会的行为。上述列举的行为中,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这一行为希
望同学们引起注意,同学们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但这也是违法行为;还 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在学校也是时常 发生的。一般来说,校园暴力是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行为,严重的校园 暴力可能构成犯罪。那么,我们遇到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做呢?主要应该 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沉默,请及时告诉老师、家长;
2、及时报警处理;
3、放学回家,不要一个人走路,要结伴而行; 4、同学们如果遇到他人被欺负了,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制止,并及时报警、告诉老师; 5、同学们不要盲目的加入施暴者行列,以免成为帮凶 6、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要做欺凌者。 据我们了解,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会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钱财和物品,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最近热映的电视剧《人世间》里面就有这样的情 节,周聪被同学欺负,强迫让他给买零食,周聪不敢向父母要钱,而是转 向哥哥周楠要零花钱,周楠稍微询问了一下,知道事情的缘由后,很生气, 让周聪不要这么做,并说,“让那个同学有事找我哥谈”。我认为这件事周 楠的处理比较正确,一定不能助长那些“小霸王”的气焰,不能一味地屈 服于他们地淫威而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遇 到了类似的事情,同学们不要害怕,要敢于检举揭发,同这些违法行为作 斗争。
那么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法律上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 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 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 行政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已 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 14 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 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四)其他寻衅滋事 行为。
说完了一般违法行为,我们再来看看犯罪的概念。什么是犯罪呢?我 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 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 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 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第十七条第 1 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 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 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 情况出发的。下面我们要引入一个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刑事责任年龄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 任的年龄,也是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之一。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熟 度及社会化水平确定。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凡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者 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 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 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第 2 款还 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动、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 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 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 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 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鉴于近年来犯罪低龄化比较严重,我们国家刚刚 对刑法进行了修正,2020 年 12 月 26 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已经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这个修正案里面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有限的下调, 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降到了 12 周岁。最新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 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学习《民法典》以及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 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 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上面我们讲到了刑事责任年龄,有几个关键的年龄节点,即 12 岁、 14 岁和 16 岁,那么,在民法上,我们又是怎样划分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呢?
0- 8 周岁,简称无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 一 16 周岁,简称限人(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 一 18 周岁简称视完人(自己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 周岁以上=完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 事法律行为。
我问大家两个问题:1、8 周岁以下的儿童买文具、水、坐公交车可以 吗? 2、将自己的压岁钱无偿捐赠可以吗?
《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大家想一想:
1、8-16 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利去网吧消费吗? 2、网吧的经营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现在居住的小区,高层建筑比较多,因 此,高空抛物方面的法律知识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民法典》中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等高空中向外抛掷物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 责任。故意从高中抛掷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以危害公共安全 的,依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为伤害、杀害特定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故意伤 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丑恶的、不良的 行为和习惯,我们都应坚决制止,决不含糊。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 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一起学法、知法、守 法。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法律的权杖捍卫校园的文明 与和谐。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