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伟大的党 续写青春华章

——寄语2023年在校青少年学子

王鼎宏
同学们,大家好!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庄严宣示,激荡着亿万青少年学子的心。今天我非常有幸就这一主题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感悟与体会。我宣讲的题目:紧跟伟大的党,续写青春华章。主要内容是学习掌握两个道理,提出三点共勉要求。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我们青少年学子一定要明白的两个道理:
  光荣大党彪炳史册 百年奋斗铸千秋伟业
  中国共产党现有党员9671.2万名(大专以上学历达53.2%),其中30岁以下党员有1262.4万名,领导着有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14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理论武装,先进分子组成,先进理想目标引领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百年大党勇毅前行 青春华章靠奋斗书写
  党和国家的希望在青年。红色基因需要一代代赓续,英雄华章开始新的篇章。青少年要不忘历史,坚定信念,不负韶华,增强历史主动,跟着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继承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学好本领,砥砺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像我们的先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中,献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续写多彩的青春华章。
  学习掌握以上两个道理,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再谈三点要求。
  牢记辉煌历史
  曾记否,女儿曾问过16岁就投身革命的父亲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长征路上那么多艰难险阻,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年迈的邓小平不加思索地回答:“跟着走。”三个字,重千金,包含一生的所有追求与热望;凝练的语言,表达的是对党的绝对信仰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跟着走”,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沿着党指引的方向走,沿着党开辟的革命道路走。
  曾记否,《长征组歌》的作者萧华,13岁跟着党,小小年纪,任中共青年团江西兴国县委书记(人称娃娃司令),也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了长征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奋斗征程。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用拿枪的手写下了脍炙人口、天下颂唱的“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等不朽《长征组歌》。晚年他还在一首诗中写道:“南征北战,饱尝风霜,青春献给民族解放;四化征程,搏风击浪,余辉焕发同样满天霞光。”
  只要主义真,自有后来人。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起,就有无数青年跟着伟大的党,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每一次搏击,每一次抗争,都考验着他们青春的坚毅与韧劲,在他们那坚定的眼神里永远都闪烁着追求真理的光亮,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业。
  也许有同学此刻在心里暗想:我要是也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为国家为民族出生入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我相信这位同学的想法。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但同样也有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带着“逢不逢时”之问和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在一个天朗气清、暖风拂面的下午,我和张舒羽(全国思政课小论文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等11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南京华侨路81号海军干休所,在所长引领下,拜访老红军战士杨征鹏。她老人家适时93岁(现在103岁),四川达县人,14岁参加红四方面军,丈夫是江西中央红军的老革命。她手拿芭蕉扇,身着旧军装,和蔼可亲,谈吐思路明了清晰。她告诫大家“无奋斗,不青春。不要忘记过去,向前先忆过往之事”,“同学好好学习,老师好好工作,就是为党做贡献”,“新中国,从‘一穷二白’中走来,那时铁钉叫‘洋丁’,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水泥叫‘洋灰’,今天我们过上多么幸福的生活啊,人要有一颗敬畏历史的心。”谆谆教诲、殷殷嘱托给我们在场的人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短暂却难忘的思想政治课。她还拿出珍藏的“红星”、“八一”、“抗战”、“解放”勋章给我们看,八块勋章,金光闪闪,真金白银,令人震撼。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无数次考验的老人家,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为了和平持续和国家安宁、人民安居,她绝然把自己后代中的八个孩子送进军营,献身国防。在场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老人一点不糊涂,青春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累积而衰老”,蕴藏在她身上的青春韵力,感动、鼓动着每个人的心:眼前的她很普通,却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老红军的家里出来,好长一段路,没有人说话。相信那些有“生不逢时”念头的同学听了这个故事,兴许会有同感。
  老一辈打江山不易,后一代守江山亦不易。回望共和国走过的路,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国史,还有科技史,人类发展史,哲学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知兴替,明事理。”从“两弹一星”到高铁列车、大飞机,从5G通讯、人工智能到北斗卫星、中国空间站建成,一大批高科技产品、国家重器相继问世,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发展、中国气派、中国速度让世人瞩目。我记忆角落的一桩事,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用的第一个一次性打火机,是江苏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出国带给我的稀罕礼物。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社会实现了全面小康。百年辉煌成就,是多少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艰辛劳动的付出所得,还有无数知名的无名的英雄人物在各条战线上付出了宝贵年华。真可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忘记这些历史,就没有天地良心,就意味着背叛。人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全凭无数英雄人物、衣食父母为我们今天的生活遮风挡雨,出力流汗,乃至献出生命。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历史的昨天和今天。
  做好眼前事情
  有的同学可能在心里说,我出身普通家庭,长相平平,学习成绩一般,没有什么奢望,就想考上个好大学,找个轻松的工作,有一个不错的人生。
  此想法具有代表性,真实可信。其实,谋生与谋道可一同前行。
  请允许我来说一个校友的人生故事,也许对你有触动,有启发。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一个月,2022年9月16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1961届金陵中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与曾经的班主任老师及两位同窗一起回到母校,重温中学时光。赵院士有些动情地说,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现在。有一次回南京的时间很紧,他特地让专车从学校路过,独自一人在学校钟楼前鞠躬致谢后才离开。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期,但那个年代正发生着自然灾害,粮食紧张,我常常吃不饱。有一次上体育课,我饿晕过去了。同学们立刻把我送到校医室,校医给我打了葡萄糖。事后,我的老师们心疼我身体瘦弱,他们联名申请,为我争取到了宝贵的‘病号饭’,那个时候吃肉是难得的,我的‘病号饭’里却有很多肉丝。这些肉丝让我印象深刻。感谢母校对我的照顾,我对母校充满感恩。因为我自己对‘饿’的深切体会,我就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吃饱吃好,所以后来报考了南京农学院,一干就是61年。”在母校科学馆大厅的院士墙上,他在自己的画像前有感而发。
  从科学馆出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下课的学子们。听闻眼前老人就是令人敬重的校友赵振东院士,同学们沸腾了,纷纷高声喊“院士好”“爷爷好”。赵院士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记住了孩子们,你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尽最大可能承担起你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责任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担当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同学们不要把美好的光阴消耗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倦怠中,也不要把旺盛精力用于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的努力中,更不要在学习困难、感情受挫中丧失斗志,青年学子只有扎根于人民中吸取营养,才能茁壮成长。”82岁的他像一个阳光少年,在心爱的校园开心地与同学合影留念。赵院士研植面积超千万亩的“济麦19”“济麦20”,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济麦22”,累计推广4.6亿亩,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效益,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他用一以贯之的追求展现了先辈们的情操坚守,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青春定义的内涵外延。他用毕生的精力论证了“只要功夫深,梦想能成真”的人生哲理。他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骄傲,是我们青年学子应该追捧的偶像。
  赵院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期求学“谋生”的同时可以“谋道”,择高而立,行稳致远,“饿晕了—学农学—育麦种—献人民”“一干61年”,把谋生存与谋人民福祉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试想一下,每个人都把目光固守在个体生存的基点上,满足于上大学后有轻松工作,那么“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护她”呢?站在哲学高度看问题,用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作分析,每一个青年后生的每一份努力、尽责、担当都是“伟业”“系统”中的“要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业是无数青年跟着党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新的伟业更需要亿万青年用行动创造,“你是啥样,国家就啥样。”中国青年“一个也不能少”。不当院士当战士,不做教师做厨师,即便是扫地也要扫出“扫地学”,炸油条也要炸出“熊猫油条”。“燕雀与鸿鹄”之志,选择由自己定夺。
  诚然,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古训告诫我们,学习主要靠自己学,靠自觉学,顽强学。除了前面所说的学习历史,了解过往,还要学好学校各门功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听讲,认真作业,不懂就多思,再不懂就多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请教老师,求助同学。今日事今日毕,努力做到让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学习学习再学习,爱国友善高端行,用全人类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成才。
  夯实未来基石
  人生短暂而漫长,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唯有奋斗才能出彩。金中校园里流传了百年的名言是:“今日我以金中为荣,明日金中以我为荣”。它激励着135年来的历届毕业生用汗水、智慧、创新、超越,不断刷新着“英才摇篮”的传奇色彩,为国家输送了许多有用的栋梁之才。南京城南京人的后生,倘若信奉“今日我以南京为荣,明日南京以我为荣”格言,我虔诚地笃信这座山水城林、世界文化之都的未来会更青春更美好。
  或许有个别同学认为,我的青春我做主,不用他人来安排。人生短暂,吃喝玩乐最重要,什么南京未来,国家前途,人类命运,与我何干?
  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早在百年前就撰文:“青年者,国家之魂”“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不觉醒”“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阅读这些滚烫的文字,仿佛听到了百年前先贤英烈的激昂呐喊和渴望呼唤,感受到了朝阳般的青春热情,毫不退却的进取心以及舍弃安逸的冒险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充满活力,生气勃勃,是否有光明的前途,就要看那里的青年有没有灵魂。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自立自强的爱国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一种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一种不怕牺牲的献身勇气。总之就是一种生命中的精神价值取向。
  “该醒觉了,我的同学!”在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中,你真的甘于“潇洒”惘闻,逍遥置身在外?
  看过《长津湖》电影吧,那里有一句经典的怒吼:“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辈要打!”从陈独秀、李大钊到毛泽东、周恩来,从杨靖宇到杨征鹏,从钱学森到赵振东,他们的青春是扛在肩上的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泱泱中华历史上最璀璨的星光,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动能力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非一般性的青春含义,那是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人民的深情挚爱,其内涵本质没有年龄的界定。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是青年。正因为我们伟大的党,有这样的一些人,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保持着青春的气息和基因。青春在新时代,不再停留在服饰、发型、颜值的外表,而是注重风骨、气节、胆略的内功,要有更磅礴的集结,更无限的创新,更钢铁般的意志,醍醐灌顶两个词:铸魂,奋斗。
  现实生活中,极个别同学的言行表明他已失魂落魄。挥霍青春就用一个字“耗”:整日无所事事玩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王者荣耀,塞尔达,奥德赛等,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里的“寄生虫”快乐。我们要帮助、规劝、督促他在攻克科学难关中获得“战胜者”的喜悦,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力,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以“骄”“娇”“逸”为终身之戒,与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作坚决、彻底地斗争,与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说“不”,承担起一个青年学子应有的责任,知晓“春不播,秋咋收”之理,让自己活出一个中国青少年的尊严、坦荡和血性来。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线上,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倘若我们没有为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的英雄人物所感动,没有因为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异同点争得面红耳赤,没有苦苦寻觅孔子、柏拉图、孙中山、华盛顿的思想轨迹,没有去分析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精妙区别,没有把握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克敌制胜获得成功的“三大法宝”要义,没有体会中西方社会制度的本质差异究竟在哪里,没有熟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以往国家现代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参数指标,那就不能说我们是真正拥有青春热血的时代新人。因为你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独立人格,就没有自由心灵,也就谈不上“悟出”从自由到必然,从自在到自为的“世界大同”之道。说到底,我们要融入时代大潮,顺历史潮流而动,不怕苦累,不怕挫折,历经磨难,奋力拼搏。青春之心是充满美丽、希望的心,属于永远力争上游、勇敢前行的人。
  远眺前行的路,我们豪情满怀,紧跟伟大的党,乘着二十大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铸坚定信念之魂,铸高尚情操之魂,铸坚定意志之魂,顽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动态,攻克科学技术堡垒,在青春的赛道上,只争朝夕,比学赶帮,奔跑出全面发展最耀眼的靓帅模样。
  政治是灵魂,生命皆青春。青少年朋友们,向中国式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已吹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更艰巨,更复杂,更伟大,更光荣,让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像萧华将军、杨征鹏老战士、赵振东院士那样,不忘青春初心,永葆少年精神,背起行囊,前仆后继,跟随党的指引,踏着先烈们的足迹,献出火红的青春,创造新的伟业,书写新的华章,再续新的辉煌。
  一届届,一代代,气如虹,魂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