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知福造福

—从党的二十大代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故事说开去

左用章
  这是一张照片曾经轰动全国的照片,在座的同学们可能都没见过。照片中的这个大眼睛女孩叫苏明娟。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讲这张题为《大眼睛》的照片发表31年来在它的里里外外发生的故事。
  一、《大眼睛》与小明星
  苏明娟的家在安徽金寨县。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25军就诞生在这里及相邻地区,是一片染透红色基因的光荣土地。然而,由于山多地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里也曾经是安徽省9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贫困县。
  苏明娟的父母是靠打鱼、养蚕、养猪、种田和种板栗为生的普通农民,一家人过得辛劳拮据。1991年,8岁的苏明娟在三合中心小学读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遇,记者解海龙拍下了这张苏明娟穿着破旧的棉衣,粗糙的小手手握着铅笔,两只直视前方充满求知渴望和希冀的大眼睛的照片。这张以《大眼睛》为题目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外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后来这张照片更名为《我要读书》成为全国助学项目宣传品的封面。更是被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中国希望工程的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了全国人民熟知的“大眼睛女孩”,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之一,成为人尽皆知小明星。
  随着希望工程的发展深入,1997年,14岁的苏明娟就以共青团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成为人民大会堂里最小的与会代表,还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2003年,苏明娟在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后,考入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系。虽然只是金融专业专科,但她终于实现了从小"我要上大学"的梦想。2005年,苏明娟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2007年6月23日,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2017年12月,34岁的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2018年6月底,苏明娟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2018年,她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22年,她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二、知福更需造福
  苏明娟在成长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决心长大后回馈社会,将爱心从自己身上继续传递下去,做一个知福更会造福的人。
  从上初中开始,就将部分爱心捐款转赠给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她频繁地参加多种公益活动。上大学后,她勤工俭学,将青基会提供的助学款转赠给贫困大学生。2005年,她参加工作后,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2006年,苏明娟和拍摄这张知名照片的记者解海龙拍卖了“大眼睛女孩”这张照片的版权,并且把所得的30多万元,全部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使成百上千的藏族失学儿童从此有学可上。
  2017年6月12日,苏明娟来到安徽省青基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办理了设立以苏明娟本人名字命名"苏明娟助学基金"的相关事宜,又拿出3万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至今,这个助学基金筹集了约490万助学资金,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
  多年来,她参加的公益慈善活动枚不胜举。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呼吁社会各界、并团结带领有识之士参与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无私品格和青春风采。安徽省希望工程工作人员夸赞苏明娟“淳朴、低调、不张扬”。2017年,苏明娟当选了共青团安徽省副书记。有人议论她当大官了,可面对外界的揣测,她继续奉献、无怨无悔。她说,我们这一批受希望工程资助成长起来的孩子,现在都在反哺社会,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滋养和传播爱的种子。”
  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滋养下立志向上,踔厉奋发,勤奋读书,圆梦大学。毕业后又知福造福,奉献社会,传递爱心,添彩韶华。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中国青年知恩图报,奉献为民的崇高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榜样。
  三、他们和苏明娟一样是希望工程圆了许许多多像苏明娟这样的贫困少年的读书梦,也是希望工程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像苏明娟这样的踔厉奋发,知福造福的有为青年。他们和苏明娟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引领更多的有志青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1976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桃木疙瘩村的张胜利,就是其中的一位。桃木疙瘩村是太行山、燕山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常年缺水、少电,典型的贫困地区。1989年10月,张胜利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是中国“希望工程”的001号受助人。这一年,13岁的张胜利先后经历了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的重大生活变故后,成了一名失学少年。是希望工程使张胜利成了第一批受助失学儿童,是希望工程改写了张胜利的人生。
  重返校园的张胜利学习十分用功,在各级基金会的帮助下,他读完了小学、初中。1995年8月,中国青基会会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张胜利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免试、免费录取。1996年,张胜利还作为希望工程受助学生的代表,前往美国亚特兰大参加了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1997年4月,张胜利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自己依然贫困的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在之后的25年里,张胜利不仅把自己青春全心全意地献给了乡村教育,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用自己纤弱的肩膀撬动起社会大爱的力量,为故乡捐建了3所希望小学,他的学生有的已经考入了清华北大……。要让自己的后代永远铭记学和祖国的恩情,他还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张希望”。
  在那些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中,除了“大眼睛”苏明娟之外,还有“大鼻涕”、“小光头”。这些孩子也都在社会的关怀帮助下成长成才。现在,他们都和苏明娟一样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所有去回馈社会,赓续爱心。
  “大鼻涕”的真名叫胡善辉。1983年,胡善辉出生在河南新县,这也是一个贫困县。当时因为家里太穷,他和哥哥的学费都要分几次才能交齐。每天上学前,胡善辉都要先去放牛,放学后还要采茶、拾柴以赚钱补贴学费。
  希望工程在家乡推广后,他陆续收到很多好心人邮寄来的学习用品和衣服。靠着这些捐款捐物,他完成了初中学业。之后他当兵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后勤部队的一名志愿兵。在部队保家卫国的胡善辉,还从未忘记感恩社会,回馈人民。他每个月都要从580元的津贴中拿出100元捐给希望工程从未间断。
  2016年转业后,他成为了济南西高铁站的一名客服,因为数年如一日的“贴心温暖服务”,连年被评为模范标兵。2018年,在他的倡导下,一群青年志愿者在济南西站成立了“善辉善行”服务队,为候车的老、幼、病、残、孕等旅客提供帮扶服务,他们用热情和真诚打动着每一名旅客。疫情防控期间,胡善辉还先后三次捐款。他常说:“如果不是党和国家,我可能很小就辍学了,我是在党和国家希望工程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也有这个责任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小光头”真名叫张天义。他是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南湾村人。因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带着他和哥哥到无锡打工讨生活。后来在社会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下,张天义考入了盐城工学院的本科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张天义说,我们是在爱心中长大的,我们也要去帮助别人,让爱心传递下去。当得知他的同学占伟平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张天义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和借来的六七百元,交给占伟平用于治病。并号召同学们为救助占伟平捐款。汶川地震时,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天义就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工资。
  在我们身边,像苏明娟、张胜利、胡善辉、张天义这样的有志青年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是苏明娟、胡善辉、张天义相聚在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他们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走完求学之路,他们在爱心中长大,因此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永远行着一路奉善之举。他们在祖国的托举中,成为了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四、苏明娟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苏明娟、张胜利、胡善辉、张天义踔厉奋发、知福造福的故事,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这些故事富含底蕴,发人深省。
  它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以民间的方式广泛动员海内外财力资源,建立希望工程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主要项目是援建希望小学和和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与此同时,也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多年来,希望工程成了一个细水长流的爱心行动。为了千千万万个像“大眼睛女孩”一样渴求知识的孩子,中国人的爱心汇聚到了一起,汇聚成中国的“希望”之河。希望工程成为全社会参与度最为广泛的公益事业。无数人的爱心汇聚,社会各方积极捐赠,希望之花开遍祖国各地,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得到改变。站在教育价值的角度,300多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变了命运。从精神道德文化价值来看,参与希望工程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正如一位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并以孩子名义捐款的年轻妈妈所说:“我帮助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两个。”
  苏明娟们从自己成长成才的亲身感受中知恩图报,知福造福,积极回馈社会,爱心接力棒代代相传,使社会永续充满大爱,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
  希望工程做得这样好,归根结蒂是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理事长刘延东在会上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长期实施“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一诞生就得到了全国人民意想不到的关注,汇款单如雪花从海内外飞来。苏明娟《大眼睛》照片刊出后仅8个月,希望工程就收到捐款1个亿。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市民,从花甲之年的老人,到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希望工程的捐赠者。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希望工程”题名,并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中国青基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将5000元捐款用于邓小平早期工作、战斗过的广西百色,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的25名贫困儿童成为受益者。如今,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均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成为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的有多人现在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就执教于希望小学。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希望工程进行效益评估后得出了结论:中国青基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事业。
  希望工程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办教育的新路子。这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强能力。
  2019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时强调,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它告诉我们,苏明娟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执着和不懈努力
  苏明娟读小学时,每天上学校要走24华里的山路。可从来不没有拉下一天课。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学费由国家负责,因此她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她一直致力于帮扶贫困生,刚进入大学就致信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要求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上大一的时候,她就开始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曾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的部长。一次暑假,她还组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的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工作。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在那给孩子们上课,后来知道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和她的母亲被父亲抛弃了,母女俩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搭个草棚过日子。苏明娟就和同学们自己掏钱买了锅,买了菜,为母女俩做了一顿饭,临走时还凑了1000多块钱交给她们。
  2005年,她参加工作后,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苏明娟说,我们这批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们必须感恩,并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多做一些好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它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苏明娟这些先进典型之所以能踔厉奋发、知福造福,是因为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奋发努力坚定不移的结果。他们先后加入了少先队、入团、入党,接受少先队组织、团组织、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在学好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奋发努力付诸行动。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听党话跟党走、成长成才的好榜样。
  我们不会重复走苏明娟们已经走过的路,但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爱党爱国、知恩图报、向上向善、踔厉奋发的精神。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有大爱,才会有大福。这是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我们青少年从现在起就应当明白并牢记这一真理:将“小我”融入“大我”;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永远坚守向上向善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展示出不平凡的风采。
  党的二十大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少年应感恩党、祖国和人民,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有强国有我的壮志,有中国梦我的梦的理想,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拼搏。
  当前,我们应当确立科学的世界观、规范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地学好各门课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目标奠定深厚的基础。再过20多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必将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再回眸自己不负青春韶华圆梦伟大理想的成长之路,那该是多么的自豪啊!
  未来可期,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为将来大有作为于祖国和人民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