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温“三浦战役”故事 弘扬“三浦战役”精神
陶道均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瞻仰求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回顾在七十多年前发生在“三浦”大地上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讲讲求雨山下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49年初,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使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走向了总崩溃。尤其是军队主力丧失殆尽,能用于机动作战的146万军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法在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尽管反动政权已经穷途末路,但是仍然在进行垂死挣扎,妄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同时,一九四九年的元旦,蒋介石发表了“求和”声明,企图通过和平欺骗,达到争取喘息时间,重新编练军队,组织残余力量,妄图卷土重来的目的。
在这种形势下,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就此止步,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所谓“以江而治”,使革命半途而废?这个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尖锐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紧要关头,毛主席发表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他针对敌人的阴谋活动和革命阵营内部一部分人的政治思想动向强调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毛主席号召中国人民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园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毛主席及时地揭露了蒋介石的“求和"声明的虚伪性和反动性,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假和平阴谋。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我们党在开展政治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渡江和解放南京的军事部署和作战准备。在淮海战役即将胜利结束时,党中央即已确定了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是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领导和部署渡江作战。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部队立即进行了整编和整顿,进行渡江作战的全面准备。一旦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我们立即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其它野战军的配合下发起渡江作战。
为了实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总前委对参加渡江作战的百万大军,作出了“兵分三路渡天险”的具体部署。东路作战集团有三十五万多人,在江苏的黄新港至龙稍港段,由口岸、三江营至京口段渡江,渡江后以主力迅速向京沪线上挺进,切断铁路,阻止敌人向上海逃窜或上海敌人西援。然后向江苏的宜兴和浙江的长兴、吴兴方向突击,切断京杭公路。
中路集团军有二十多万人,在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一段渡江。渡江后沿繁昌、宣城向浙江长兴方向突击,与东路大军协同,组成钳形攻势,会师长兴,截断京杭公路,完成对南京、镇江、芜湖地区的分割包围,最后歼灭残敌。
西路作战集团军有三十多万人,在江西的九江至安徽的枞阳之间分路强渡。渡江后,一部沿江东进,一部直插浙赣路,切断白崇禧和汤恩伯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把敌人分割开来。同时,以35军和34军分别部署于南京和镇江的正面,以吸引南京地区的守敌。当时总前委指示35军不要立即攻占“三浦”和炮击南京,只以佯攻的动作吸引和牵制南京之敌,待东西各路大军渡江成功后,再行迅速歼敌。
“三浦”即江浦、浦镇、浦口三地的统称,与南京隔江相望,是南京的门户。南京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我军渡江,保卫它的首都,派其28军的52、80和195师固守这一地区。在这里的山头上构筑了弯弯曲曲的交通壕和大大小小的明碉暗堡,到处是密集的布雷区,在宽阔的公路上堆放着石头,架设道道鹿砦和铁丝网用以阻止我军的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是由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整编的一支新部队。1949年3月初,35军从徐州沿津浦线进驻到滁县、乌衣、东葛一带。根据敌人在“三浦地区”的布防情况、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和“三浦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35军及所属各师都制订了详尽的“三浦战役作战方案”。
当时的江浦县,是国民党的“模范县”。国民党的军、警、宪、特在这里实行了严密的控制。江浦县城周围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城的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边的圩区和水网地带,城西和北郊是一片起伏的低山丘陵,求雨山、赵家山、凤凰山绵延在西北城墙的边缘,城东西南三面,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国民党52师派了主力团154团在这里把守,并把县保安大队配置在城东及城西南,守护通往江边和浦镇的通路。他们把通往县城的其他一些道路全部用层层选迭的沙袋、鹿砦严密封锁起来。在求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组织了严密的火力网,在城墙上掏了一个个步枪、机枪的射击孔对准开阔的田野。从地形和敌人所筑的工事上看,对我军攻城非常不利。
进攻江浦的战斗,是从四月二十日黄昏发起的。针对县城的地形和守敌兵力工事配置,103师决定以307团和309团在城的北面发起进攻,308团布置在城南,准备截击突围的残敌,并且担负阻击打援。这样,就形成了对敌的全面包围。
战斗打响后,309团首先夺取城西北的赵家山。307团接着攻城。同时,309团也开始猛攻求雨山守敌,敌人眼见大势已去,弃守向南逃跑。城内残敌也节节败退。很快南逃的敌人就被我部署在城南的308团迅速歼灭。战斗到二十ー日拂晓胜利结束,歼灭守敌一个主力团及县保安大队,江浦县城宣告解放。江浦的解放,对我军夺取浦镇和浦口,进军南京,造成了有利条件。但是,江浦的解放,我们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担任主攻的1营3连只剩下二十多人,3营7连也只剩下两个排,伤亡过半。
在103师攻打江浦县城的同时,105师亦从驻地出发,经高里越东山,黄昏时进入十里长山一带。其315团在二十日夜间,向十里桥等敌据点发起攻击。至二十一日上午十时,十里桥据点被拔除,守敌大部被歼。
104师按时运动至浦镇外围。二十日晚,首先由311团攻打猪头山,由312团攻打大顶山,二顶山、三顶山。此时按照作战任务部署只是佯攻,天亮后仅采取少量射击以咬住敌人,造成两军相持的局面。到二十一日傍晚五时左右总攻开始。军、师所属的八门野炮、山炮和迫击炮,一齐轰击敌阵地。打了一个多小时,摧毁了敌人设置的障碍,经过五个多小时战斗,至二十二日黎明,浦镇全境解放,守敌除去一部分逃过长江外其它被全部歼灭。
22日,国民党第二十八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就星夜缩回南京。23日上午,我第三十五军各师先后进占浦口,江浦、浦镇、浦口的解放,打开了南京的北大门,使南京市区已经完全处在我军的直接攻击之下。
23日晚,总前委鉴于南京守敌已经撤退,遂命令第八兵团的两个军就近入城,并担任南京警备。据此,第35军先头部队于当夜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同时,从镇江方向渡江的第34军主力亦星夜开往南京,两支部队密切协同,迅速控制了全城,从而促成了南京提前获得解放。
“三浦战役”历时3天,歼敌500多人,俘虏1000多人,为解放南京扫清了外围障碍。“三浦战役”是渡江战役的前奏,是南京解放的前奏,是宣告蒋家王朝彻底灭亡的前奏,为解放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浦战役”中,我军也付出了400多人负伤,250多人牺牲的惨痛代价。这些伤亡的英雄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鲜血和生命。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浦战役”精神。
重温“三浦战役”故事,就是为了学习“三浦战役”精神,感悟“三浦战役”精神,弘扬“三浦战役”精神,赓续“三浦战役”精神。那么,“三浦战役”精神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弘扬、赓续“三浦战役”精神呢?
“三浦战役”精神主要包括:听从指挥,服从大局;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万众一心,军民团结;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听从指挥,服从大局。人民军队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军队,是一切行动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的军队。“三浦战役”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民解放军为夺取南京创造有利条件,制定了灵活周密的作战部署,作好了经过残酷战斗而攻占“三浦”的准备。由于国共两党的和谈,使得渡江作战的军事斗争必须紧密配合“和平谈判”的政治斗争。为此,作战方案几经变化。1949年2月25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促成有利于人民的谈判,我第三野战军曾受命拟定了“夺取浦口,炮击南京”的作战计划。该作战计划打算以第八兵团指挥第25、26、34、35军共11个师32个团,并附特种兵纵队的2个榴弹炮团,于渡江战役发起之前攻击江浦、浦口,炮击南京,同时也为下一步以攻坚手段占领南京创造条件。鉴于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央军委明确规定:如谈判顺利解决,则不攻浦口;如不顺利,须施加军事压力,则应及时攻占浦口。攻击时间“应在南京代表到达北平的那一天,或者在南京代表到北平之后一天而不要过早。至于攻占浦口、浦镇之后是否炮击南京,则要看谈判情形如何才能决定”。直至3月27日,中央军委经缜密考虑后,又决定取消了"攻占浦口,炮击南京"的计划,决定将第26、34两个军东移,加强渡江战役东集团的攻击兵力,第25军向西参加第九兵团突破江防的作战,只留第35军在南京正北面担任佯攻任务。而主攻南京,则由从镇江以东渡江的第八兵团、芜湖以西渡江的第九兵团担任,利用南京处于长江内弯曲处的地理环境,向南京南面实行钳形攻击,包围南京,其攻坚阵容十分强大。就在南京东西两线我军大举渡江的同时,为及时解放南京、保护古城,中央军委当即改变了暂时“不攻两浦”的计划,命令第七兵团第35军立即发起“三浦战役”,肃清江北桥头堡,直取南京。“三浦战役”随着战争的政治、军事态势的发展三改其章。而我军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大局”。全军一个调,上下一盘棋。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作战部队听令而动。使“三浦战役”在经历了种种形势变化的前提下,仍能掌控主动,大获全胜。
“三浦战役”的全过程再一次告诉我们,“三浦战役”的胜利,就是我军指战员“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的胜利。参加“三浦战役”的我军全体指战员都是“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的模范。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三浦战役”精神,就应该向“三浦战役”的英雄们那样,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永远守纪律,永远识大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一名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政治素养和行为准则。
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在准备和实施“三浦战役”的过程中,我军曾经有多支部队参与其中。无论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所有参战部队都做到了“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只要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需要,大家都会竭尽全力,奋勇担当。特别是最后执行战役任务的35军指战员更是首当其冲。为确保打赢这场重要战役,胜利渡江,解放南京,35军上下进行了充分准备,在针对水战进行紧张练兵的同时,重视船只收集管理,多方组织,缜密侦察,摸清守军情况,并层层开展思想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涨,带着“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愿望,纷纷写下请战书。同学们从上面的故事中就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这种“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力量。
“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这是我们成长的指南,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万众一心,军民团结。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三浦战役”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胜利的浓缩。我们就以渡江战役为例。为了保证渡江作战的胜利,根据地群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渡江前夕的四月初,我军就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筹集了各种船只达两万多只,人民群众还组织了数量巨大的车船运输队,支前的民工就有三百二十万人。我们从毛主席当年亲笔撰写的新华社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可以发现,在我三十万渡江大军每一位指战员的身后,都有10位人民群众在作各种保障。苏北解放区的人民提出了“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的口号,仅苏北、皖北两个解放区,筹集并运送到前线的粮食就有三亿四千多万斤,山东妇女赶制的军鞋就有二百多万双,从而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需要。在枪林弹雨的长江上,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他们身后,上万名船工赴死不惜,划桨掌舵运送战士横渡长江;上千万名群众踊跃支前,喊着“豁出性命支援解放军”的口号感天动地。渡江前,船工们明白,那将是向死的战斗。渡江时,船工们坚信,那是不怕死的冲锋。“老衣”,是按当地风俗为去世的人穿上的衣服。渡船出发前,不少船工就穿上了“老衣”,抱定了誓死运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的决心。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支前民工里,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背后最磅礴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作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力量。为了人民是我们终生的信念,为了人民是我们奋斗的方向。“三浦战役”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民,我们学习就有目标。为了人民,我们行动就有力量。不忘人民的期望,不负人民的嘱托,我们就要让“三浦战役”中“万众一心,军民团结”的精神在心中永远闪光。
前赴后继,英勇顽强。进攻江浦的战斗是“三浦战役”的头一仗。仅仅是解放江浦这样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小县城,我们就有数百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斗刚刚开始,307团突破口选择在城西北角,部队运动到城墙附近时,天色已黑。我强大炮火猛烈轰击城墙和敌人防御工事,到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守城敌人拼死抵抗,战斗非常激烈。我军多次突击都未能奏效,有的连队伤亡过半。午夜,我们又选择了城东北角进行突破,先用炮火轰击城墙工事,再由轻重机枪组成火网,压住了敌人的火力,307团全线进攻,战士一个个勇猛拥上城墙,突破成功。经过浴血奋战,巩固了突破口。接着307团1营3连的战士迅速攻入城内,向纵深扩大战果。经过反复突击多次,担任主攻任务的307团1营3连,最后只剩下二十几人。有的连队炊事班的同志把饭送到了前线阵地上,可又一口没吃的又挑了回来。原来这个连队的同志们都已经牺牲了。
同学们,我们从当年解放军进攻江浦的战斗过程中,是不是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就是这“三气”的真实体现。学习、弘扬“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在今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重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摆在我们面前的学习、生活,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新的“三浦战役”。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像当年“三浦战役”的英雄们一样,去打赢这场人生路上的攻坚战!
1949年初,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使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走向了总崩溃。尤其是军队主力丧失殆尽,能用于机动作战的146万军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法在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尽管反动政权已经穷途末路,但是仍然在进行垂死挣扎,妄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同时,一九四九年的元旦,蒋介石发表了“求和”声明,企图通过和平欺骗,达到争取喘息时间,重新编练军队,组织残余力量,妄图卷土重来的目的。
在这种形势下,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就此止步,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所谓“以江而治”,使革命半途而废?这个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尖锐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紧要关头,毛主席发表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他针对敌人的阴谋活动和革命阵营内部一部分人的政治思想动向强调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毛主席号召中国人民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园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毛主席及时地揭露了蒋介石的“求和"声明的虚伪性和反动性,粉碎了国民党政府的假和平阴谋。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我们党在开展政治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渡江和解放南京的军事部署和作战准备。在淮海战役即将胜利结束时,党中央即已确定了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是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领导和部署渡江作战。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部队立即进行了整编和整顿,进行渡江作战的全面准备。一旦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我们立即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其它野战军的配合下发起渡江作战。
为了实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总前委对参加渡江作战的百万大军,作出了“兵分三路渡天险”的具体部署。东路作战集团有三十五万多人,在江苏的黄新港至龙稍港段,由口岸、三江营至京口段渡江,渡江后以主力迅速向京沪线上挺进,切断铁路,阻止敌人向上海逃窜或上海敌人西援。然后向江苏的宜兴和浙江的长兴、吴兴方向突击,切断京杭公路。
中路集团军有二十多万人,在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一段渡江。渡江后沿繁昌、宣城向浙江长兴方向突击,与东路大军协同,组成钳形攻势,会师长兴,截断京杭公路,完成对南京、镇江、芜湖地区的分割包围,最后歼灭残敌。
西路作战集团军有三十多万人,在江西的九江至安徽的枞阳之间分路强渡。渡江后,一部沿江东进,一部直插浙赣路,切断白崇禧和汤恩伯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把敌人分割开来。同时,以35军和34军分别部署于南京和镇江的正面,以吸引南京地区的守敌。当时总前委指示35军不要立即攻占“三浦”和炮击南京,只以佯攻的动作吸引和牵制南京之敌,待东西各路大军渡江成功后,再行迅速歼敌。
“三浦”即江浦、浦镇、浦口三地的统称,与南京隔江相望,是南京的门户。南京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我军渡江,保卫它的首都,派其28军的52、80和195师固守这一地区。在这里的山头上构筑了弯弯曲曲的交通壕和大大小小的明碉暗堡,到处是密集的布雷区,在宽阔的公路上堆放着石头,架设道道鹿砦和铁丝网用以阻止我军的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是由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整编的一支新部队。1949年3月初,35军从徐州沿津浦线进驻到滁县、乌衣、东葛一带。根据敌人在“三浦地区”的布防情况、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和“三浦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35军及所属各师都制订了详尽的“三浦战役作战方案”。
当时的江浦县,是国民党的“模范县”。国民党的军、警、宪、特在这里实行了严密的控制。江浦县城周围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城的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边的圩区和水网地带,城西和北郊是一片起伏的低山丘陵,求雨山、赵家山、凤凰山绵延在西北城墙的边缘,城东西南三面,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国民党52师派了主力团154团在这里把守,并把县保安大队配置在城东及城西南,守护通往江边和浦镇的通路。他们把通往县城的其他一些道路全部用层层选迭的沙袋、鹿砦严密封锁起来。在求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组织了严密的火力网,在城墙上掏了一个个步枪、机枪的射击孔对准开阔的田野。从地形和敌人所筑的工事上看,对我军攻城非常不利。
进攻江浦的战斗,是从四月二十日黄昏发起的。针对县城的地形和守敌兵力工事配置,103师决定以307团和309团在城的北面发起进攻,308团布置在城南,准备截击突围的残敌,并且担负阻击打援。这样,就形成了对敌的全面包围。
战斗打响后,309团首先夺取城西北的赵家山。307团接着攻城。同时,309团也开始猛攻求雨山守敌,敌人眼见大势已去,弃守向南逃跑。城内残敌也节节败退。很快南逃的敌人就被我部署在城南的308团迅速歼灭。战斗到二十ー日拂晓胜利结束,歼灭守敌一个主力团及县保安大队,江浦县城宣告解放。江浦的解放,对我军夺取浦镇和浦口,进军南京,造成了有利条件。但是,江浦的解放,我们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担任主攻的1营3连只剩下二十多人,3营7连也只剩下两个排,伤亡过半。
在103师攻打江浦县城的同时,105师亦从驻地出发,经高里越东山,黄昏时进入十里长山一带。其315团在二十日夜间,向十里桥等敌据点发起攻击。至二十一日上午十时,十里桥据点被拔除,守敌大部被歼。
104师按时运动至浦镇外围。二十日晚,首先由311团攻打猪头山,由312团攻打大顶山,二顶山、三顶山。此时按照作战任务部署只是佯攻,天亮后仅采取少量射击以咬住敌人,造成两军相持的局面。到二十一日傍晚五时左右总攻开始。军、师所属的八门野炮、山炮和迫击炮,一齐轰击敌阵地。打了一个多小时,摧毁了敌人设置的障碍,经过五个多小时战斗,至二十二日黎明,浦镇全境解放,守敌除去一部分逃过长江外其它被全部歼灭。
22日,国民党第二十八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就星夜缩回南京。23日上午,我第三十五军各师先后进占浦口,江浦、浦镇、浦口的解放,打开了南京的北大门,使南京市区已经完全处在我军的直接攻击之下。
23日晚,总前委鉴于南京守敌已经撤退,遂命令第八兵团的两个军就近入城,并担任南京警备。据此,第35军先头部队于当夜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同时,从镇江方向渡江的第34军主力亦星夜开往南京,两支部队密切协同,迅速控制了全城,从而促成了南京提前获得解放。
“三浦战役”历时3天,歼敌500多人,俘虏1000多人,为解放南京扫清了外围障碍。“三浦战役”是渡江战役的前奏,是南京解放的前奏,是宣告蒋家王朝彻底灭亡的前奏,为解放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浦战役”中,我军也付出了400多人负伤,250多人牺牲的惨痛代价。这些伤亡的英雄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鲜血和生命。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浦战役”精神。
重温“三浦战役”故事,就是为了学习“三浦战役”精神,感悟“三浦战役”精神,弘扬“三浦战役”精神,赓续“三浦战役”精神。那么,“三浦战役”精神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弘扬、赓续“三浦战役”精神呢?
“三浦战役”精神主要包括:听从指挥,服从大局;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万众一心,军民团结;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听从指挥,服从大局。人民军队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军队,是一切行动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的军队。“三浦战役”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民解放军为夺取南京创造有利条件,制定了灵活周密的作战部署,作好了经过残酷战斗而攻占“三浦”的准备。由于国共两党的和谈,使得渡江作战的军事斗争必须紧密配合“和平谈判”的政治斗争。为此,作战方案几经变化。1949年2月25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促成有利于人民的谈判,我第三野战军曾受命拟定了“夺取浦口,炮击南京”的作战计划。该作战计划打算以第八兵团指挥第25、26、34、35军共11个师32个团,并附特种兵纵队的2个榴弹炮团,于渡江战役发起之前攻击江浦、浦口,炮击南京,同时也为下一步以攻坚手段占领南京创造条件。鉴于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央军委明确规定:如谈判顺利解决,则不攻浦口;如不顺利,须施加军事压力,则应及时攻占浦口。攻击时间“应在南京代表到达北平的那一天,或者在南京代表到北平之后一天而不要过早。至于攻占浦口、浦镇之后是否炮击南京,则要看谈判情形如何才能决定”。直至3月27日,中央军委经缜密考虑后,又决定取消了"攻占浦口,炮击南京"的计划,决定将第26、34两个军东移,加强渡江战役东集团的攻击兵力,第25军向西参加第九兵团突破江防的作战,只留第35军在南京正北面担任佯攻任务。而主攻南京,则由从镇江以东渡江的第八兵团、芜湖以西渡江的第九兵团担任,利用南京处于长江内弯曲处的地理环境,向南京南面实行钳形攻击,包围南京,其攻坚阵容十分强大。就在南京东西两线我军大举渡江的同时,为及时解放南京、保护古城,中央军委当即改变了暂时“不攻两浦”的计划,命令第七兵团第35军立即发起“三浦战役”,肃清江北桥头堡,直取南京。“三浦战役”随着战争的政治、军事态势的发展三改其章。而我军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大局”。全军一个调,上下一盘棋。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作战部队听令而动。使“三浦战役”在经历了种种形势变化的前提下,仍能掌控主动,大获全胜。
“三浦战役”的全过程再一次告诉我们,“三浦战役”的胜利,就是我军指战员“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的胜利。参加“三浦战役”的我军全体指战员都是“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的模范。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三浦战役”精神,就应该向“三浦战役”的英雄们那样,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永远守纪律,永远识大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一名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政治素养和行为准则。
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在准备和实施“三浦战役”的过程中,我军曾经有多支部队参与其中。无论执行什么样的作战任务,所有参战部队都做到了“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只要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需要,大家都会竭尽全力,奋勇担当。特别是最后执行战役任务的35军指战员更是首当其冲。为确保打赢这场重要战役,胜利渡江,解放南京,35军上下进行了充分准备,在针对水战进行紧张练兵的同时,重视船只收集管理,多方组织,缜密侦察,摸清守军情况,并层层开展思想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涨,带着“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愿望,纷纷写下请战书。同学们从上面的故事中就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这种“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力量。
“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这是我们成长的指南,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万众一心,军民团结。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三浦战役”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胜利的浓缩。我们就以渡江战役为例。为了保证渡江作战的胜利,根据地群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渡江前夕的四月初,我军就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筹集了各种船只达两万多只,人民群众还组织了数量巨大的车船运输队,支前的民工就有三百二十万人。我们从毛主席当年亲笔撰写的新华社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可以发现,在我三十万渡江大军每一位指战员的身后,都有10位人民群众在作各种保障。苏北解放区的人民提出了“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的口号,仅苏北、皖北两个解放区,筹集并运送到前线的粮食就有三亿四千多万斤,山东妇女赶制的军鞋就有二百多万双,从而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需要。在枪林弹雨的长江上,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他们身后,上万名船工赴死不惜,划桨掌舵运送战士横渡长江;上千万名群众踊跃支前,喊着“豁出性命支援解放军”的口号感天动地。渡江前,船工们明白,那将是向死的战斗。渡江时,船工们坚信,那是不怕死的冲锋。“老衣”,是按当地风俗为去世的人穿上的衣服。渡船出发前,不少船工就穿上了“老衣”,抱定了誓死运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的决心。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支前民工里,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背后最磅礴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作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力量。为了人民是我们终生的信念,为了人民是我们奋斗的方向。“三浦战役”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人民,我们学习就有目标。为了人民,我们行动就有力量。不忘人民的期望,不负人民的嘱托,我们就要让“三浦战役”中“万众一心,军民团结”的精神在心中永远闪光。
前赴后继,英勇顽强。进攻江浦的战斗是“三浦战役”的头一仗。仅仅是解放江浦这样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小县城,我们就有数百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斗刚刚开始,307团突破口选择在城西北角,部队运动到城墙附近时,天色已黑。我强大炮火猛烈轰击城墙和敌人防御工事,到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守城敌人拼死抵抗,战斗非常激烈。我军多次突击都未能奏效,有的连队伤亡过半。午夜,我们又选择了城东北角进行突破,先用炮火轰击城墙工事,再由轻重机枪组成火网,压住了敌人的火力,307团全线进攻,战士一个个勇猛拥上城墙,突破成功。经过浴血奋战,巩固了突破口。接着307团1营3连的战士迅速攻入城内,向纵深扩大战果。经过反复突击多次,担任主攻任务的307团1营3连,最后只剩下二十几人。有的连队炊事班的同志把饭送到了前线阵地上,可又一口没吃的又挑了回来。原来这个连队的同志们都已经牺牲了。
同学们,我们从当年解放军进攻江浦的战斗过程中,是不是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就是这“三气”的真实体现。学习、弘扬“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三浦战役”精神,在今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重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摆在我们面前的学习、生活,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新的“三浦战役”。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像当年“三浦战役”的英雄们一样,去打赢这场人生路上的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