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五(2)班 施宇佳
我家有一只貌不惊人的蓝边大碗。它既没有丝绸般光滑的手感,也没有鲜花般绚丽的色彩。老爸却视若珍宝,放在古董架上。
这只碗是爷爷留下的。它粗糙的外表泛着淡淡的黄色,一看便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碗底上刻着一个“煜”字,“煜”是爷爷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什么会在一只普通的碗上刻字呢?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爸爸告诉我,以前,老百姓生活不富裕。谁家有什么大事,需在家摆酒请客的,往往要汇集多家的桌椅碗筷,才凑够数。为了防止搞混,便于归还,每家就在碗上刻字,作为标志。每当看到这只碗,我就想起爷爷的音容笑貌,更会想起爷爷“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节俭一世穷”的家训。
受爷爷的影响,老爸也非常的节俭。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老爸也不改节俭的习惯。每当家里有剩饭剩菜,妈妈要倒时,老爸总是说:“粒粒皆辛苦。”然后将它们风卷残云,一扫而光;每当家里灯火通明,或自来水“哗哗”欢唱时,老爸总是心疼不已,及时关上,还不忘给我上一课。
在老爸的长期唠叨下,我这个“小浪费”也懂得节俭了。每当铅笔写到手不好握时,我就用笔帽套上,或用纸卷一个笔套增加笔杆的长度,继续写。因为我知道节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