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您现在位于:
时评:请为孩子及早补上“自救”这一课
2019-04-18 14:00:27

    单纯地用警示语或防护设施一味地“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不可能拉上铁丝网,把江河湖泊全部封起来吧?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够主动教会孩子如何自救,许多溺水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尹传刚

  酷暑难耐,清凉的海边、游泳池成为人们钟爱的避暑场所,但在畅快玩耍消除暑意的同时,不能疏忽了安全。17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了近5年深圳“120”溺水接警统计报告:5年内“120”共接报溺水1220例,其中仅有10.8%的溺水者会自救,数据还显示,每年7、8月份是深圳溺水高峰期。

  在外力援救到达之前,懂得正确自救,是保证最终获救的第一步。在所有的溺亡事件中,除了水下情况复杂外,自救本领的匮乏是导致溺亡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怎么自救,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平时多做些功课,准备充分了才能在危险来临时增加被救脱险的几率。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深圳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学生群体身上。相较成年人,中小学生更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有人提出预防儿童溺水应该加强防范,然百密难免会有一疏,单纯地用警示语或防护设施一味地“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不可能拉上铁丝网,把江河湖泊全部封起来吧?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够主动教会孩子如何自救,许多溺水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笔者小的时候,每逢暑假都要在学校下发的《安全公约》、《安全保证书》上签下名字,格式化的条文上写着,不要到池塘、湖泊、水库边嬉戏、玩耍。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实质上是在推卸责任。学校教育中应当包括规范、系统而翔实的安全和自救教育,在平时加强学生游泳救护知识的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获得更多实用的自救办法。这类常识的普及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科技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抗拒突发灾难的自救和生存本领反而日渐匮乏。曾经,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在公共基础课中,将“爬树”正式纳入教学课程时,还招来不少非议,认为是不务正业。现在看来,不仅“爬树”课并非多余,还应将诸如车辆被淹如何逃生、意外落水如何获救、如何见义勇为、火场逃生须注意什么等等生命教育课在学校和社会中大力开展。

  人生路长,及早补上“自救”这一课,或许终身无所用,但关键时刻决定了你能否保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