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幸福的老人。
年轻时代,虽然辛苦,却能苦中作乐。用近40年的光阴播撒知识,孕育桃李无数。
这是一位忙碌的老人。
退休十几载,本可尽情享受闲暇生活。却不忘初心,“二次上岗”,用一份坚守,给身边人送去无数温暖。
他就是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校外辅导站的黄诚老师。
2008年,黄诚退休来南京定居,不久就被推荐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校外辅导员,第二年担任起了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9年多来,他为社区教育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凝聚起了社区五老志愿者的力量。2011年,该辅导站荣获“南京市优秀校外辅导站”称号。
下午两点半
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下午两点半,叶子来到小区,黄老师推着一辆上了锈的自行车迎面走来。车筐里,一只深色的手提包,几份折叠好的报纸,几份文件资料。黄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来得挺快的,我正要去给社区几个阅读栏换报纸!”
这是黄老师每天下午的“份内工作”,一到下午,他就要到居委会取出《南京日报》和《参考消息》两份报纸,给社区公共阅读栏一个一个地换过去。
下午三点
胳膊上的红袖章是小区平安执勤的标配,除了执勤和换报纸,黄老师下午的时间也被排得满满的。下午三点,黄老师走进图书室看了一圈,看着给孩子们准备的书籍,内心满足不已!他是社区图书室的创办人,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从一本书到一整个图书室,整理、登记、借阅,他总是亲力亲为。如今虽然有专人来接手这份工作,他还是时常过来走一走,看一看给孩子们准备的书够不够,全不全。
2015至2016年,他不辞辛劳地精心编写了24期12万字的《立德树人大讲堂》德育小报,放在图书室供孩子们学习,收获诸多好评。
闲暇时间,除了周六上午固定辅导孩子们文化课的学习,他还和辅导站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去江南贡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去南京科技馆培养科学素养;去教师老年公寓慰问老党员。暑假里还组织孩子们清扫小区垃圾,清洗垃圾桶,争做社区小主人.....
为了提高校外教育活动的质量,他组织辅导站的老师们一起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他指导并且参加的“老少共话中国梦”大型演讲比赛,获得南京市一等奖。组织开展的老少同堂学党史、纪念建军9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活动在社区引起强烈反响。
“能有一个继续为教育下一代奉献力量的机会,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快乐的事,我无怨无悔。”
他如是说。
下午三点半
下午三点半,黄老师来到了社区电子阅览室。2012年,区关工委给社区辅导站配备了10台电脑,在社区的支持下,黄老师创办起了这个电子阅览室。除了周末给孩子们安排电脑课,平时他也常过来走一走,整理一下房间,检查一下各台电脑的状况,以便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安全、良好的上网环境。
说起从电脑一窍不通到如今能够熟练操作,黄老师坦言:
“人要与时俱进,当时也是自己逼着自己学,如果我自己什么都不会,怎么指导孩子们开展上网学习活动呢。”
从那时起,小小的电子阅览室,就承载着孩子们的电脑梦,从未间断。
下午四点
快到下午四点了,有关社区建设的公益论坛活动要开始了!黄老师带上发言用的小本子,乐呵呵地向着活动场地走去。作为社区的“热心人”,几乎每周都有各种会议邀请黄老师参加!黄老师说:“大家在一起商量,为小区出谋划策,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了!”
闲暇的日子,他还身体力行地清理社区公告栏小广告,主动修剪社区绿化带,用他的话说:
“每个人做点好事,就像点了一盏灯,会照亮一大片地方,这就是正能量的引导。每个人进步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说到自己什么时候“二次退休”,这名今年十月刚转为正式党员的“新党员”坦言:
“让身体说话,身体能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