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位于:
紫砂篆刻艺术走进金陵老年大学
2019-04-18 14:00:27

紫砂壶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典型手工艺陶器,其造型独特,历史悠久,富含深厚的传统内涵,独具高雅气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说,素面素心是紫砂材质之美,那么,镌刻于紫砂壶上的铁画银钩则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线条语境,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魅力。紫砂壶与篆刻相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10月26日下午2点,及物艺空间——公益艺术进校园第三站,走进了南京金陵老年大学书画院,给学员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紫砂篆刻艺术“公益课。

课堂上,来自江苏宜兴的紫砂老手工艺人蒋健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紫砂的发展历史及制作工艺。他提出,想要做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要达到技巧上的娴熟,还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使紫砂壶成为生活实用品的同时,也可作为手中把玩的器物。

接着,蒋健老师的徒弟现场展示紫砂壶制作过程,将一块泥料按在桌上,分割切成几块,用木质的泥搭子敲扁,打成片状或长条状,再用竹板、牛角细细摩擦,加工。

“哦,就几十分钟,器身和底座都快做好了。”第一次看到紫砂壶制作过程的围观老人们,有些惊讶。

蒋健说,做完壶身,还要精修,再加上壶盖、壶嘴等部位。最终做好一把壶,少则十几天,多则需个把月的时间。这样的展示,只是简单地呈现紫砂壶制作的过程。

实际上,制作紫砂壶需要上百种工具,少了哪一样,做起来都不顺手。泥料的运输也得注意,生柸做好后,需要水的浸润,如何保护生柸也是个棘手的事。

公开课的后半段,及物艺空间的徐万欢老师,向大家现场介绍如何将篆刻艺术完美融入紫砂文化中。

他提出,要想学习篆刻艺术,须先练好书法,紫砂作品刻上诗词书画,如同画龙点睛。接着,徐老师具体介绍了紫砂篆刻与印章篆刻的区别,篆刻的几种主要刀法,并现场篆刻示范。

公开课接近尾声,及物艺空间工作人员抱来了满满两箱紫砂生柸,送给在场的学员们。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作为中国国粹的传统书画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下,面临如何更好地传承的难题。紫砂壶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用性极强,将传统诗词书画与珍贵的紫砂器结合,以此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画和篆刻艺术,让紫砂陶刻再现书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