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家教】儿子被“连坐”了
2019-04-18 14:00:27


儿子被“连坐”了

 
        儿子又被留校了。回来后,我才知道他被“连坐”了。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连坐”是什么意思。儿子解释:如果一个小组中有组员书没背上,同组的人都得留下,陪他一起背诵,直到全部会背为止。
        我心里咯噔一下,“连坐”似乎有点“诛连”(此词起源于奴隶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逐渐被当代社会所摒弃。)的意味。想到自己的孩子竟被连坐了,我非常气愤,可又不能冒然去找老师理论。但是,不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做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不会种下被岐视的阴影呢?
        就在我纠结时,我参加了大学同学毕业10年的聚会。那天,同学们一见面,就调侃起我当年因为调皮连累他们被罚的事情。谈笑间,大家不但没有怨恨,反而个个心情欢快。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的幼年可能多数被连坐过,但我们的心智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成了宝贵的回忆,是“革命友谊”的谈资。
        聚会回来,我冷静地想了想: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敏感,想得太深了。老师用“连坐”这个方法来激励孩子,这种做法可行吗?于是,我在单位做了一个小小调查,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20位70后家长,竟有14位为“连坐”点赞,一致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他们说,如今的“小皇帝”根本不知道规则是什么,用这样的一种不算过分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团队是什么,让他们了解周围人对他的看法,知道责任是什么,从而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团队合作的基础。
        至此,我打消了找老师的念头。我完全理解了老师的行为,老师用温和的“连坐”方式激励孩子没有不妥,我们家长没必须戴上有色的眼光,把事情看得太深。
□尤志龙   
 
编辑的话
    一些家长会来电来信诉说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不满并寻求帮助,比如一位家长就抱怨老师曾经冤枉了他的孩子,以至于孩子产生了一些阴影,害怕以后总会被冤枉。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做的首先是抚慰孩子的不安心理,然后找老师沟通解释,寻求老师的帮助。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随意抱怨、指责老师,把老师“敌对化”。老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家长不能理解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家长对这种教育行为的不理解,比如上文中的作者;也可能是因为家长过于想保护自己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当然,还有可能是老师真的做的不对,那家长应该把“沟通”当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习惯。总之,在教育面前,家庭和学校是站在同一面的,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