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则并不起眼的新闻让记者唏嘘不已:一位参团到泰国游玩的游客,因为向领队索要600元补偿不得,就在异乡街头下跪讨公道。且不论此事对错在谁,但为了一口“怨气”就做出这等出格行为,破坏自己旅游的心情,还引发后续很多麻烦事。记者不得不说:此人的接纳力实在太弱!
“接纳力”一词可能大家鲜有听闻,但它却跟生活跟成长息息相关。辽宁家长许会敏告诉记者,女儿的小狗从寄养人家走失,让女儿难过许久。时隔多年,只要提及此事,女儿仍情绪低落。许会敏说,女儿重情义,可这也是接纳力弱的表现。由此,记者联想到前不久听闻的好几则恶性新闻事件皆因当事人缺乏接纳力而酿下苦果,包括开头那位游客。这类人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接纳事实,这就会导致他们做出不正确甚至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以及他人。身为家长,许会敏就认为,培养孩子的接纳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目前百度百科还没有“接纳力”的详细解释。从词面上来理解,接纳力类似于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和肚量,也有些近似抗挫力和耐力。在一本名为《接纳力》的亲子读物中,接纳力被作者海文颖解释为“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由此来看,接纳力更像一种幸福力。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一个具有很强接纳力的人。为了领导南非人民做非暴力斗争,他被监禁了27年,获释时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自由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他的接纳力表现为:接纳任何不快的过去,乐观面对现在和未来。这就是一种让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许会敏说,倘若孩子因为不能接受事实,而无法面对未来;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面对困难;因为嫉妒,而不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因为担心失去,而不肯付出和表达自己的爱……那么,这个孩子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呢?因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学校文艺演出时,她鼓励女儿主动为获奖的同学送上真诚的祝贺;到农村走亲戚,就教她用简陋的旱厕,以及接纳无法洗澡的事实;出去旅游时,特意带她看景区外一些很脏乱很荒芜的地方,告诉她那些也是真实的存在……她的用心良苦,就是为了让女儿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仅有阳光,还存在暗影。“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以自己为中心,有很多事是自己无力改变的,那么我们只能面对和接纳,不要让那些成为人生的负荷,并最终造成伤害。”这句话就是许会敏目前教育女儿的中心思想。
《接纳力》一书的作者海文颖更是提出:要培养孩子的接纳力,前提是先提升自身的接纳力。从接纳孩子开始,家长还要逐渐悦纳自己,理解家人,这样幸福感就会由内而外地生发。总结为一句话——做一位悦纳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有接纳力的孩子。
各位家长们,请从悦纳自己开始,接受自己的不足,客观评价自我,每天尽力发挥一次自己的优点,尽情体验自己的喜悦……这些看似无关的言行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的接纳力。孩子一生的幸福,其实一开始就掌握在你们手里了。
□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