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教师札记】老师,有没有奖励?
2019-04-18 14:00:27


老师,有没有奖励?


        很幸运,我通过了阳光志愿团志愿者的面试,为希望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上三次班会课。

        该校二年级一共47个学生,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说第一次去上课最令我记忆犹新又刺心的话,便是“老师,有没有奖励?”

        “老师,有没有奖励?”这句话从我开始上课一直到放学,时不时就会被学生问一次,我甚至已经记不清上课途中我听了这个问题多少次了。除了精神上的奖励之外,我并不想通过物质对他们进行表扬。但是为了课堂纪律,我只能告诉他们,在我最后一次来上课的时候,会奖励表现最好的小组。但他们却不屑一顾。放学后,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同学甚至当着我的面说:“切,都没有奖励的!” 

        我愣住了。后来,同行的伙伴从书包里拿出了一颗糖果,偷偷给了他。 我也和我的两位搭档商量,要不要下一次过来上课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奖励,比如铅笔、本子、橡皮擦……但是他们真的会在乎这些东西吗?虽然他们是希望小学的学生,但是现在的生活条件不至于连铅笔这些学习用品都稀缺。而且他们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更多的是希望得到零食的奖励。

        现在,那句“老师,有没有奖励?”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努力地回想我读二年级的情景,虽然记不清了,但是老师不会给我们物质的奖励,我们也不会要求老师给我们奖励。那时候,最开心的是自己成绩优异,拿了奖状,学校奖几个盖章的作业本。

        但是现在不同了,很小的孩子做事情就懂得向别人要奖励了,而给他们进行奖励的人一般都是买一些小零食,换取小孩子的欢心。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自己做了事情,尤其是做得很好的时候,都应该得到奖励,而且十分希望得到零食的奖励。

        我们都知道,调皮、活泼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些是属于小孩子应该有的童真。但是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为了管住整个班的纪律,往往是用物质性的奖励让孩子在课堂上端端正正地坐着……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把奖励当成是一种习惯,怪谁?我们不能责怪父母,因为对待孩子本来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但是在科技发达的年代我们拿不出耐心;我们不能责怪老师,因为管不住课堂纪律,他们就会被学校批评……那么,我们怪谁?怪孩子要求太多吗?怪孩子过于追求物质奖励吗?为什么我们起初给的奖励,不是学习用品?不是一本书?……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现在的社会太物质化了,就是这么功利。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还没有能力去解决、去回答。但这绝对是教育出现了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出现了问题。我不想这样做的,我不希望让他们形成有人来为他们上课他们会得到奖励的惯性思维。我很害怕他们上完我的课只记住了奖励,忘记了主题,我希望自己的到来能为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老师,有没有奖励?”这个问句折射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去思考。

    冼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