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委举办新闻通气会,发布了一系列最新调查数据和结论。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表示,2016年1月,市教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5年秋季入学的15.5万余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第三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与2015年相关家长问卷结果相比,2016年上海学校在“家长开放日”、“快乐活动日”、“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不进行书面考试”、“不采用分数评价”等政策的执行,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的政策执行效果提升最大。
数据显示,90.04%的家长表示教师不会对孩子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76.41%的家长表示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会针对孩子的学习现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分项的等第评价,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发展水平更加一目了然。
数据还显示,相比2015年一年级小学生,2016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睡眠时间方面。2016年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9.25%,同比提高15.33%;9至10小时内的人数比例为66.63%,同比提高21.67%。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校在各项政策上的执行度越高,教师对学生采用等第制评价并进行更多鼓励和表扬,更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睡眠时间越充足,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博士夏雪梅通过调研得出结论:在可持续学习方面,没有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素养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要好于上过辅导班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动性、专注和坚持、身体健康、情绪和睡眠适应性上,均低于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而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仅仅在知识适应性上(如拼音、识字、写字、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低于参加过辅导班的孩子。
夏雪梅认为,长期来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其可持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非一时的知识储备。这一点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
□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