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日重读《资治通鉴》,偶尔发现其中记载了一篇“崔氏身教”的历史小故事。今日重温这则故事,依然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北魏时期,东清河太守房景伯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其母崔氏出身于书香门第,为人知书达理,极有见地。有一次,一位乡村老妇前来衙门告状,说自家儿子不孝顺。太守听罢很是气愤,准备派衙役把那个不孝之子抓来问罪。崔氏得知此事,对儿子说:“老百姓没有读过多少书,又无人教他怎么尊重长辈的道理,你不必过多也责怪他。这样吧,你去把他们母子叫来,由我来亲自管教他。”
那母子二人进入太守府上之后,崔氏并不去找那个儿子训话,而是客客气气地请老妇人一道吃饭。让那个不孝之子站在堂下观看。再命令太守端饭送菜,服侍二位老人用餐。太守为二老端茶递水送毛巾,一招一式都毕恭毕敬,没有半点怠慢。不孝之子见了,感到非常羞愧:人家身为太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能如此孝敬母亲,我一个平民百姓,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他越想越难受,暗中自叹不如。一连十多天,太守的母亲天天让那个不孝之子站在一旁“见习”。
这天,不孝之子终于忍不住了,跪在崔氏和他母亲面前,痛哭流涕,承认自己以前的过错,并且保证从今以后一定会好好地孝敬母亲。崔氏见他确有悔改之意,什么也没说,就让他们母子两人回家去。后来,太守派人前去暗访,发现那个不孝之子果然对母亲十分孝敬,成了闻名乡里的大孝子了。
崔氏的身教也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梅承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