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父亲赵向辉:
我家原先的生活场景常常是这样的:吃过晚饭,女儿去写作业,我和妻子开始窝在沙发上摆弄手机,聊QQ、看微信、刷朋友圈、逛空间,再就是看各种蹦出来的八卦新闻。
直到有一次,女儿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女儿的学习成绩最近一直在退步,不管大小考试,总会后退几名,必须想想办法,否则中考就危险了。
女儿放学回来后,我们和她谈了学习问题,她却说不知怎么回事,但会想办法纠正的。我们不放心,开始偷偷观察女儿在家都在做什么。我们发现,应该写作业的时间,女儿都在看漫画,甚至发呆,想来作业也是应付了事,完成的质量自然差强人意。在与女儿沟通前,我们先反思了自我。因为我们做家长的自己总是无休止地玩手机,孩子看到我们的状态,渐渐也不再学习,也开始散漫心身,开始玩儿,学习成绩自然下降了。
我们全家需要立刻改变生活状态!于是,晚饭后,我和妻子放下手机,捧起了书本。如此坚持了半年,我先后阅读了莫言的《檀香刑》和《蛙》、周国平的《妞妞》、《海明威小说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等,妻子则主要读《读者》等杂志和国外的心理学专业书籍。
令我们欣喜的是,女儿的学习状态真的好多了!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初二期末考试,女儿的成绩在班上前进了20多名!
我们感谢班主任的及时沟通,感谢女儿的努力学习,但更感谢阅读,是阅读让我们战胜了自己,让我们一家获得更积极的生活状态。
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放下手机,拿起书来阅读吧!读书,既让我们受益,更能给自己的孩子树一个爱学习、爱阅读的好榜样,让他们稚嫩的人生之路不会跑偏。
书香爷爷姜炳炎:
退休多日,养生保健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一天,我看报纸,被一篇《读书与长寿》的文章吸引。文中说:“书籍是世界最好的营养品,正如清代诗人萧抡谓曰‘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古今中外,大凡文人学士多长寿,孔子72岁,陆游85岁,冰心99岁,巴金101岁,萧伯纳94岁,哈代89岁……这无疑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密不可分。”
这些日子,小孙子经常背诵古诗,说要当“古诗大王”。我拿过他的课本,和他一起读。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背《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说:“李白把汪伦送别时的友情,比喻成千尺深的潭水。桃花、潭水、歌声,这些美轮美奂的色彩都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中,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
一个春夜,我俩出去溜达。小孙子背诵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开始讲述:“山间一片静寂,桂花落地了,皎洁的月光升起来,映衬着作者悠闲的心境,忽然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叫,唤出春天的气息,充满着恬静与温馨的韵味。”孙子听得入神了:“这么美呀!”我俩沉浸其间,在轻声朗读和讲解中,小孙子或许已深深体会到诗里蕴含的真意。
在陪伴小孙子阅读唐诗的过程中,我重温一首首经典名篇,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自己的心态放松了,思维活跃了,快乐洋溢在脸上。往日的同事见到我,都羡慕地说:“你是越活越年轻呀!”
孙子也如愿以偿,终于成为班里“古诗大王”。
养生不妨从读唐诗开始。不经意间,我悄然发现岁月的枝头开出了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继而有不曾言说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