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在挖掘、收集、宣传各地古今的家教、家训、家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充实和发挥社会的正能量。
什么叫家训?就是一个当家人或家庭中的长者对家庭成员及子孙后代立下的规矩。我国历史上不少名人都留下了很有特色的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包公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中有这样的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家训都有极其深刻的含意。
1990年春节,我的三个儿子都从大学回家过年。我为此写了副春联,上联是“光荣人家珍惜光荣”,下联是“书香门第追求书香”。
我的大儿子啟平1986年当兵入伍,每年春节前市政府总会发一张“光荣人家”的大红条幅到我家,这就是“光荣人家”的来历。由于我曾受过三十多年的政治之苦,而今成了光荣人家,因此怎能不珍惜呢?至于怎么珍惜,就是要他们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永葆来之不易的荣誉。
“书香门第”就不要说了,当时的一户五口之家,有了三个大学生,这在当时实属不易,我们家可以算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追求书香”的含意又是什么呢?就是要他们不能躺在“铁饭碗”上睡大觉,而要抓住学习机遇,刻苦钻研,从书本里学文化、学知识,更要学做人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如果你的能力较大,就要给他人以较大的帮助。
这副对联我家一直沿用了数年,直至孩子们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孩子们都很争气,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干出了很好的业绩,个个都是优秀共产党员。
□江苏东台溱东关工委 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