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问过一位女孩,为什么你的作文会写得这么优美?她说,“从三岁起我就开始读绘本啦。”
曾经采访过一位软件架构师,他非英语专业毕业,却翻译了国外艰涩的软件书籍,因为考完英语四级,他依然保持每天的英语阅读,十年不懈,没想到这个爱好让他对陌生的语言融会贯通。
持之以恒的阅读,总能助力我们的学业和事业。
除此以外,读书还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读书,或许不能解决你遇到的所有问题,却可以让你换个视角看待问题,让你的内心不至于决堤;
读书,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书读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世界有多复杂。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亲爱的同学,过去的一年,你读了多少本书?哪些书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有哪些书是你计划中要读,却迟迟没有展卷的?你有没有为2016年列一个书单?
在习作版邮箱中,我收获着源源不断的读后感,从世界名著到科普漫画,从经典童话到当代小说,从抒情散文到历险故事……
同学们涉猎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当我读了大家推荐的书籍,再看着这些读后感,会突然觉得和陌生的同学有了不少共鸣。
常有家长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会反问一句:首先,你爱阅读吗?每天晚饭后,你是拿着手机刷屏呢,还是捧着书看?没有哪种教育能够比得上身教。
家长则抱怨,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看书?
博客上有个叫小竣的小学生,每天利用早晨的20分钟,一年读完了《史记》,还作了四十多篇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年均阅读量偏低,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阅读的畏难情绪。阅读其实不需要花费整块的时间,贵在每日的坚持。如果你每天抽出半小时,半个月就能读完《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月就能读完《呼啸山庄》,两个月就能读完《大卫科波菲尔》……
当孩子看到你在读书,他自然会受到熏陶,久而久之,书籍的魅力在他心中要远远胜过上网、玩手机。
有位妈妈告诉我,每当她和女儿读完一本书,就多出很多话题,她们谈论书中的角色,动人的段落,交流各自的感受。这种建立在亲子共读基础上的沟通,让母亲更加了解女儿。
阅读吧!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将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本报记者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