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记者眼】尊师重道从未走远
2019-04-18 14:00:27

尊师重道从未走远


        “自从遇见您,是您给我巨大的勇气去结识新朋友,是您给我一次次机会重新认识自己。”

        “从我6岁进校,到现在12岁,我眼中的您一直都很辛苦。”

         ……

        最近,安徽淮北淮海路小学举行了一场爱满校园的活动——“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大赛,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上百封信,稚嫩又真诚的语言写出他们对老师的爱,尤其毕业班学生更借此表达对老师的不舍。

       “这些信打动了很多老师,更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该校老师徐华告诉记者,“书信大赛看似简单,实质是在弘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尊师重道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程门立雪”、“李世民教子尊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等。古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道,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和标志。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时就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现在社会却屡次爆出不尊重教师的不良事件。一些人把教育行业看作服务行业,认为教师传授知识也是一种商品售出行为,于是我们看到某些家长和学生谩骂、殴打教师,甚至已成为当下社会的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举步维艰。

        当下社会如何延续并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采访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向记者坦露心声。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教育办的邓荣河老师说:“沟通是关键。让家长和学生知道教师的付出,理解老师的付出,并逐步提升到尊重老师的付出。”邓荣河犹然记得十几年前,他当时教授小学五年级,班上一位女生因为父亲入狱而变得压抑和自卑,于是他在心理上帮扶她。去年春节,这位女生时隔十多年突然回乡看望他。

        “真正的尊师重教应该是发自心底的尊敬,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安徽省东至县第二中学教师章中林告诉记者,“这也就需要教师具有包容心、责任心和爱心。在我看来,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完全是双方心态不正造成的。”章老师曾经遇到这样一样事:他训斥了一位上课睡觉的学生,这位学生居然就不上学了。他去家访,这位学生的家人也对他冷言冷语,指责他“打”了这位学生。当时,章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请家长到学校查看检控录像,真相大白后,这位学生在家长的劝说下继续上学。此后,章老师为了避免这位学生的敏感,专门找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随着成绩渐渐提高,这位学生现在大老远看到章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了。

        而与淮海小学为了拉近师生关系的书信大赛一样,湖南隆回二中也在学校常规活动中举办类似的活动。据该校教师刘剑介绍,学校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以此避免因学生青春期问题而导致的师生矛盾;经常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及教学情况,鼓励家长支持并参与学校工作,从而在拉近家校关系的同时,更能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付出;举行“我的老师,我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挖掘身边教师教书育人的闪光点和小故事。

        除了教师和学校方面作出努力,家长和学生也要关心、体谅教师。采访中,江西九江家长蔡源霞说:尊师重道很重要,家长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好。广西鹿寨家长陶绍教也说,一些孩子出现偏科现象,家长就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差劲,甚至召集其他家长要求换老师。家长的诋毁行为严重影响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这其实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相反,河北保定家长赵向辉则用“推荐信”这一方式,经常向老师详细介绍孩子的情况,她相信这对师生之间的沟通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虽然社会上时常出现有悖“尊师重道”的负面新闻,但是大部分师生之间是充满爱和善意的。邓荣河老师也说:尊师重道是大氛围,不和谐的杂音毕竟成不了主流。辽宁阜新海州区矿工街小学教师高丽秋看到毕业班的学生在黑板上写满的留言,她感到爱如潮水,瞬间汹涌而来。“这种被快乐包围的感觉,奢侈而珍贵。”广西桂平家长燕怡心听到儿子说“我们每天骑自行车早早赶来,这两天又重感冒,马上要考试,输液怕耽误时间,只好吃药硬扛着,她真像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五千年文化的浸染,尊师重道已渗透在我们的血脉里,那些融入生活的师生之情更值得我们去欣赏与学习,并以此去修正那些不和谐的“杂音”。

    □本报记者 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