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耶鲁妈妈”郭力,曾在北大读书七年,工作十八年,是一个北大情怀极深的出版人,曾出版家庭教育图书《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因为女儿毕业于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她常被人们称作“耶鲁妈妈”。从全奖进入美国著名私立高中,到就读常春藤名校,她女儿的留学之路非常顺利,收获满满。但是,任何收获都源自辛勤的耕耘,儿女的成长更依托于父母的格局和智慧。郭力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陪伴的艺术有许多,针对在教育上初下工夫的小学生家长,她有三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适度压力 相对快乐
现在的孩子不容易,但是我们也要很现实地去面对,因为在现有应试体制下,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孩子不可能没有压力,需要有适度的压力。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或者名人说的一种“快乐就好”教育理念, 我觉得这种理念是不现实的理念,也是家长不作为的一种借口。如果一个孩子不去奋斗,在人生中如何得到快乐?所以,适度压力、相对快乐是我认为比较适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度”的把握。
我们面临孩子压力大、孩子太累的问题,孩子的压力大多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业的、一方面是课外的兴趣班的。
学业,我认为成绩比较好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拔尖儿,不做过多苛求。
我的经验,在小学阶段特别拔尖儿的孩子到了中学以后也未必一直很强。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单纯看成绩,这些素质来源于自发学习的动力、思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自信、求知的欲望、抗压的能力,这些综合的素质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前景。
所以,学业上不必看得过于重,只要成绩比较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说成绩比较好而不是无所谓呢?因为在现有体制下,如果孩子的成绩总是垫底儿,那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打击。分数对孩子还是有相当的影响的。我一直让我的孩子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让她的自尊心不要受到伤害。当看到孩子压力过大时,我会帮助她减压。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要偏科。我们的教育偏向于理科和技能培养,而少人文素质的教育。过去小升初的奥数成绩是很重要的参考,很多家长和孩子把精力消耗在奥数上面。
语文学习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积淀和熏陶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对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不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升,那对孩子的熏陶或者影响就不会太深。语文好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我们所看到人文素质比较好的孩子,很大程度来自于家庭、父母的熏陶。有的父母不看书不阅读,没有人文社科这方面的兴趣,孩子也很难有这方面的兴趣,这是需要父母做功课的。
孩子压力的另一面,是课外班。我为孩子选择了各种课外班,报课外班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孩子的潜质、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和情操,这些课外班跟孩子的成绩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没让孩子学乐器、学画画、学体育等,我就很难发现孩子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多大。等大了再去发现发展,就已经晚了。上了课外班,发现孩子没有潜质或兴趣时,我们可以叫停,不要因为攀比、面子而让孩子上课外班。我们是培养自己的孩子不是跟人比的。
我的孩子学过一年的琴,教孩子学琴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学琴家长是要跟着的。学了一年,我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没什么激情,在练琴的时候也有些敷衍。观察到这些后,我跟她很好地聊了学琴的事儿:如果你有这个潜质,妈妈没有培养你,是妈妈没有尽到责任;如果你没有兴趣也不用勉强,你不是为妈妈学琴,学琴是为了你的将来,你如果没有兴趣,咱们就不学了。孩子听了后就默许了。
我们不需要孩子面面俱到,凡是别人学的自己也要学,适合孩子的更为重要。
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
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很多。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对孩子要注重延迟满足。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对孩子长远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这是我从孩子很小就奉行的教育理念,不要认为孩子小,她就不能自己选择。
前面说过,女儿很喜欢合唱,她很享受合唱团带给她的乐趣;同时,她又是学校数学小组成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数学小组的老师发现有的学生请假,是因为有别的课外班。所以,数学课外小组老师就说:如果参加数学小组就别参加合唱团,因为时间有冲突。如果参加合唱团就不能参加数学小组,但是到时候升学也不要来找他。
孩子就跟我商量,到底是上数学小组还是上合唱团,从她的兴趣来说还是喜欢合唱团。我跟她讲:我不勉强你,尊重你的选择。只是,如果选择合唱团的话,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将来升学时,如果你需要老师的帮助,他也不能帮助你了。你要想上重点中学,我们也没有能力帮助你,你也要承担这样的结果。你想一下结果,做出自己的选择。孩子很是纠结,考虑了一周后,她还是决定退掉合唱团参加数学小组。我给她了选择的权利,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同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我经常带她去音乐厅听童声合唱,尽量让她在兴趣爱好方面得到满足。在当前的应试体制下,我们做不到完全背离应试这条路,通过家庭的平衡,在这个主流的路上孩子走的比较顺。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她受到尊重,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这非常重要。孩子上小学阶段或者更小,孩子还没有发展出很强的自主性,很多事情都要问家长或老师,在孩子青春期前,13岁前,如果亲子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在培养她的过程中尊重她给她选择的权利让她做出自主判断,在青春期后会显现出非常好的后续效应。从北大附中到人大附中,包括出国选择美高、申请耶鲁,她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走过了人生关键的几步,走得很顺利,心理上很健康、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
这几条,是我的切身体会,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或者心得,分享给各位父母。
□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