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女儿参加了知识竞答比赛,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加上有些紧张,发挥得不是很好,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回到家,女儿的情绪低落到极点,一副灰心丧气的样子,打不起一点儿精神。我知道女儿的心里一定很难受,她向来心高气傲,没有经受过丝毫的挫折。在参加比赛前,她还豪言壮语地对我说,即便不拿一等奖,也至少能捧个三等奖回来,而现在却连初选都没通过,这叫她如何不伤心呢?
我安慰女儿说:“宝贝,没什么大不了的,比赛本来就重在参与,有没有拿到名次无关紧要,关键是你要学习享受其中的过程。再说,竞答比赛你失败了,这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也不能说明你其它方面就很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我的宽慰不但没有让女儿高兴起来,反而让她更加难过。她失神地望着我,几乎吼叫似地说:“我就是想得第一名,就是想拿大奖,您不是经常夸奖我,说我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吗?可为什么我和别人比起来,自己那么差劲呢?是不是我很笨啊?”那一瞬间,女儿先前建立起来的自信完全坍塌了,她甚至还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我没想到女儿把分数和名次看得那么重要,更没想到她的承受能力如此之差,这时我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滥用夸奖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孩子的教育,多年来,我一直奉行“多夸奖,少批评或不批评”的原则,“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行”时常挂在我嘴边。我片面地认为,只有常常夸奖孩子,才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找到自信,从而激发起向上的动力。我哪曾料到,夸奖也是有副作用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虽然鼓励教育被视为最佳的教育方式,但过度的夸奖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仅会助长孩子的骄傲情绪,而且还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令孩子高处不胜寒,一旦遭遇到点挫折,就变得自暴自弃,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敢接受挑战。正是因为我那些言过其实的夸奖,才致使女儿变得如此脆弱,如此经不起风雨,如此害怕失败。
正如一位育儿专家所说:“与其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上进;与其夸孩子全部,不如夸孩子具体;与其夸孩子人格,不如夸孩子事实。”从那以后,我总是就事论事,从不夸大孩子的成绩,还把那句口头禅“孩子,你真棒”,换成了“孩子,你做得很好,但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