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19岁准大学生蔡某因误信中奖诈骗短信,被骗光学费和生活费,最后跳海自杀;10月,大学生涂某遭遇网络诈骗,短时间被骗走16万父亲的救命钱;最近,石家庄一大学生居然轻信交钱能当公务员,被骗了十万元……头脑聪明的大学生为何却成为诈骗团伙的目标并屡屡中招?答案无外乎涉世未深、防范不足,这些还未走出校门的孩子普遍缺乏社会常识,却又具有独立经济支配能力,大数据时代下,他们成为电信和网络诈骗首当其冲的目标。我们不禁反思:防骗教育也应该从小进行,并迫在眉睫!、的
信息化时代让个人隐私信息变得原来越透明,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很多作案机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除了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之外,更要具备强有力的防骗意识,而在我们的教育中,“防骗”这一内容几乎从未被请进课堂。学生们谨遵教师和父母的教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他们开始接触外面的社会,才发现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经验非常欠缺,缺乏应有的警惕,防范意识低下。
虽然社会各界对防骗教育给予高度关注,教育部也年年将安全教育列入核心重点,但是在学校和家庭中,防范仍然停留在防拐为重点、书面说教、事后教育层面上,无法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每当上下学时间,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围满学校门口,他们能挤出时间接送孩子,确保他们的安全,却没有意识到也需要挤出时间郑重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防骗教育,因为只有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把防骗意识深植于心,学会防骗常识,才能真正处于安全之中。
防骗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不是家长随口而说的三言两语,也不是教师对着教科书的说教,它需要在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进行,需要亲子间、师生间的互动。湖南家长朱亚丽告诉记者,她会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防骗的故事,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坏人存在,并在家模拟防骗场景。“比如前些天看新闻,说学校门口有骗子送礼物,只要孩子填写家长手机号码就得礼物,随后便有家长收到‘孩子生病了需要钱’的诈骗电话。对此,我就教孩子如果碰到类似的骗术要怎样去面对和拒绝。”朱亚丽说,孩子年幼,对外界好奇,也对外界的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只有靠家长去引导,而且要反复去引导,直到孩子形成防骗意识。
江苏家长江霞说,只要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防骗的报道,她都要以此作为教育孩子的案例,自己先认真去看去分析,然后跟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经常念叨他会嫌烦,所以我就以聊新闻的方式,用交流的形式,加强他对防骗的意识。”江霞感叹,现在社会什么样的骗术都有,真的是不得的不防啊!
此外,在学校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班队会和家长会等,经常性地组织防骗安全活动,让大家交流各自的看法和防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和电信防骗教育知识竞赛,从知识层面上提升防骗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聘请民警来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讲座。河北秦皇岛昌黎县靖安镇初级中学班主任王鑫佳介绍,家长在防骗教育中,要做到越细致越好,比如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接受 “糖衣炮弹”;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朋友间即使有转账,也要与本人联系,三思而后行。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加急对学生进行防诈骗教育,组织学生一起学习,甚至还进行测试,不合格者需重修。为了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为了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防骗教育不容忽视,且必须及早进行!
□本报记者 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