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关注】公益天使程青梅:让急救走进千家万户
2019-04-18 14:00:27
【知识点】应急救护:当遇到意外伤害而医生未到之前所应采取的力所能及的应急救护措施,以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控制病情的目的。

    

    公益天使程青梅          

让急救走进千家万户

      十月底的一个周末,记者对程青梅女士进行了一小段采访,她就急忙奔赴下午的应急救护课。“一位大学副校长听了我的急救课后,邀请我去他女儿所在的小学也上一堂课。”电话里,程青梅说,接下来的一周七天,她要连续上六天急救课,其中五天是在学校。

      今年44岁的程青梅女士,是浙江省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会长,从事急救宣传及普及工作已六年,获得浙江省急救师证达五年。谈及当初如何接触急救这一领域,她介绍,2003年她成为义乌市红十字协会志愿者,急救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开始,她从救护员到急救培训师,从坐在台下听老师授课,到自己消化总结知识上台授课,用六七年的努力让自己成长为浙江省骨干急救培训师。

     从学生抓起 寻找急救的春天

      “同学们,如果你或者身边的小伙伴突然流鼻血了,该怎么办?”在11月3日上午义乌市五爱小学的急救课上,程青梅一上来就抛出问题。

      一时间,课堂上的学生踊跃举手回答。答案很多,比如仰头平躺,用冷毛巾敷额头,用纸巾堵塞鼻孔。令所有学生吃惊的是,程老师指出他们以前的很多做法不仅错误,而且有危险。“我们流鼻血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仰头,这不知道是担心鼻血流了怪可惜的,还是觉得会回流回去。事实上,鼻血凝固回流很容易堵塞气道,出现呛咳窒息,或者刺激胃。至于将纸巾填塞鼻孔的方法,万一纸团有污染,也是不可取的。”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们纷纷拿着铅笔,等待程老师说出答案后立即记录在笔记本上。“将头略低,用手捏住鼻翼根部,有条件的用冷毛巾敷额头,这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量。”程青梅边说边在人体头部模型上指出鼻翼根部所在的位置。

      最近两个月,程青梅几乎天天都在中小学上急救课,涉及的内容包括“如果有同学在操场上摔倒了,你该怎么办?”“如果摔伤的同学喊腰疼、脖子疼,你该抬他去老师那里,还是不搬动为好?”“我们的手指容易出血,通常的止血方法有哪些”……学生们对学习急救技能特别感兴趣,一些学生在课后反馈:“这堂课让我知道什么是急救,为什么要学急救,先前我是漠不关心和一窍不通,现在变成浓厚的兴趣。”“不要因为无知而失去一个个生命,所以我除了自己要学习更多的急救知识,还要把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因为学会的人越多,就能够拯救更多的人!”“我现在知道,如果有人突然倒地,我可以按照学到的急救方法去施救。”

      “学习急救,能大大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想帮助他人的心,而急救技能让他们最为直观地感受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程青梅说,现在一些新闻报道有人倒地需要急救,可周围的人不知所措,或者压根不敢伸出援手,这说明在我国急救普及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才要学,才要推广,要从孩子抓起。“只有人人明白急救的意义和方法,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急救的春天。”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2010年,程青梅所在的组织——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开始经常主动联系学校,申请入校进行急救宣传和授课,教学方法顺应学生年龄需求。“急救知识要从学生抓起,打好基础,并通过每一个学生辐射到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家庭。”这是程青梅的初衷,也是长远规划。一堂急救课,传授的急救知识很有限,但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急救理念和意识的引导,是一种急救氛围的渗透。所以,她的每一堂急救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多年来,程青梅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了近百场急救宣传及普及活动。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的97名会员中,有50人拥有急救员证,7人拥有浙江省急救培训师资质,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人以上。仅去年和今年就参与了义乌马拉松、杭州马拉松、义乌黄山越野赛、华溪森林公园登山赛等应急救护保障工作。无论是急救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是急救培训经验的增加,都让协会组织的急救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

      由于程青梅上课经验丰富,知识转化通俗易懂,2012年,她被义乌市宣传部、义乌市妇联等多家单位聘为特约讲师。同时,她也是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她尤其受到中小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有学生为了听她的课,辗转多地追课。今年暑假,程青梅在义乌市青少年活动基地每周六定时定点开课,来上课的孩子和家长络绎不绝。令程青梅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中学男生,他3年前听过程青梅的急救课,从此记住了流鼻血、摔伤了要怎样处理。这次他来上课,带上了妈妈,他说妈妈也需要学习急救知识。在课堂上,这对母子一起练起三角巾头顶帽式包扎、断掌回返式绷带包扎和手背“8”字绷带包扎等。那位妈妈课后告诉程青梅“从来没有一堂课让他这么津津乐道过。”

     走进学校走进家庭

      在为中小学生准备急救课教案的过程中,程青梅坦言,很难找到满意的参考教材。同时,也为了让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的急救公益创投项目做得更好,她开始总结自己及协会的经验,编写了《义乌市中小学应急救护教材》(下面简称《教材》)。

      在编写的过程中,程青梅考虑到教材要通俗化,要带些卡通元素,要分课时等几项要素。令她没想到,在使用《教材》授课的过程中,义乌市很多中小学对它产生浓厚兴趣,义乌市教育局觉得它可以作为常规课程走进校园。今年十月,《教材》正式进入义乌市中小学。一时间,程青梅的急救课程成为了当地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众多中小学校纷纷热捧。 

      程青梅说,今年“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教材》走进中小学就是急救从孩子抓起的具体实施举措。据了解,《教材》以每学期约18周而分为18课时,每周有一个综合实践课的设想为主导,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还附上考试题库,在学校使用的操作性是可行的;在内容上注重专业性,不仅教学生知道手被开水烫伤后要怎样处理、回家闻见煤气味要如何做……而且还教授心肺复苏术、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止血包扎等,此外还有遇到气道异物梗阻、溺水、地震、火灾等的应急指南。“《教材》是按照美国心脏学会2015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编的,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急救理念。”程青梅说,既然要学,就要有所成效。在本学期末,《教材》将作为期末考试内容。

      “一周一节急救课,不能让学生掌握多少急救技能,那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这能让学生知道急救就在身边,遇事需要措施。”程青梅说,老师和家长除了学习,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将急救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让孩子因为兴趣而会通过网络等途径去进行自我学习,真正做到“人人学自救,自救为人人”。

    □本报记者 倪平

    

    采访中,程青梅一再强调:急救的关键时间点就那么几分钟、几小时,就是所谓的“白金十分钟”,这关键的时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人掌握急救技能。为此,她特地为家长提供几个实用急救措施:

     1、当有人高处坠落并表示颈部或胸椎腰椎不舒服、很痛时,不要随意搬动,以免造成瘫痪等严重后果。

     2、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病人,千万不要用硬灌糖水、甜食的方法来急救,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孩子在家中可能会站凳子上取东西或钉钉子,易后仰坠落出现磕碰外伤或坠落伤,请注意颅脑的损伤。

     4、面对烧烫伤的伤员,不要先找药膏之类的涂抹,而是要用流动的清水来冲洗降温,降低烧烫伤程度。

     5、当家中老年人身体出现不适,特别是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只有冷静才能安慰老人。并注意不晃动不搬动老人,而是陪在老人身边并呼叫120。

     6、孩子在游戏或玩耍中也可能会出现利器损伤,要注意大异物扎入身体不能拔除以免大出血,外伤要注意包扎止血。

     7、多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来学习争救常识,让急救成为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