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教师札记】 待到小鸡啐壳时
2019-04-18 14:00:27

  待到小鸡啐壳时

        有一个成语“啐啄同机”,指鸡蛋要孵化时,必须由母鸡和雏鸡同时在壳外和壳内啄啐,才能里应外合地弄破蛋壳。以此比喻机缘相投。“啐啄同机”可以指教育的最好时机。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的“啐啄同机”原理。

        而现时代教师或家长常做的是急功近利,等不得“小鸡从里面啐”,就急切帮它破壳,一心想让孩子早日成才,却忽略了自然规律。

        身为家长,常逼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弄得孩子周未比平时上学还忙。孩子忙着学,家长陪着接送,孩子刚从数奥班出来,马上又火急火燎地赶赴美术班,美术班刚上完,又前往英语班……有的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只好“为家长”去学,反正身体到了,心猿意马家长也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钱花了,工夫赔了,但不见预期收获。于是心一急就对孩子发泄不满,动辄唠叨,甚至谩骂,终于把孩子的逆反心激起来,和父母顶嘴,或不理父母,还有的逃学,离家出走。把父母的心伤的冰凉,感叹自己生了不肖之子。

        身为老师,在课堂上掌握着话语权,对学生强灌知识,填鸭式教育。自已讲得激情万分,忘记了学生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应用能力。讲完课,再强行布置作业,一心为了学生好,数学布置一个小时的作业,语文再布置一个小时的作业……多少“好学生”为写作业熬至深夜。长此以往,损害了视力,损害了健康。

        其实,只有等孩子发自内心“我要学”时,家长、老师及时辅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为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报班,不要跟时髦给孩子报班,如果孩子不喜欢,孩子到了“兴趣班”也只能厌学,应付家长。

        身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找答案,自己摸索学科规律。美丽在过程,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钻研,欲说不能,欲求不得,此时教师给以点化,内外结合,才能孵出美丽的梦想。

        家长或教师,要经常反问自己,“小鸡从里面啐”了吗?从里面打开的是真正的生命,从外面强行打开的,极有可能扼杀了生命。

        孩子要多接受圣贤教育,经典教育,这些也许不能直接提高数理化的分数,但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生出高远的理想。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有了高远的目标,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

        成长不可替代,待到孩子“啐壳”时,家长、教师再去“啄”,岂不皆大欢喜?

    □山东潍坊聋哑学校 杨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