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风采】 留守儿童的“校长妈妈”
2019-04-18 14:00:27

 留守儿童的“校长妈妈”

    ——记邓州市赵集镇彭家学校执行校长张会丽

        在河南省邓州市赵集镇,有一位被“留守儿童”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的学校负责人,她就是该镇彭家学校执行校长、学校关工委主任张会丽。

        张会丽校长今年50岁,自6年前她由一名普通教师竞聘为彭家小学执行校长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她把一所将要倒闭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在当地堪称一流的乡村小学,学生人数由上任初期的不足30人,一跃增加到600余人,创造了当地乡村教育的一大奇迹。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后,张校长开始找教师座谈并深入农户走访群众。通过调研,她弄明白了导致学生流失和生源逐年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当时没有根据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实际进行集中管理,特别是没有解决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张校长认为:要想让在校孩子留得住,让流失的孩子能返回,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办学模式,因此创办寄宿制学校就是最佳选择。于是,张校长在学校经济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设法筹资100多万元,扩建学生食堂、宿舍,聘保教保育人员,购置接送学生车辆……这一切,学生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随着本村流失学生的相继返回和临近村组学生的来校借读,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提高师资水平,张校长使出了三招:一是以老带新,让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二是轮流听课,让教师们在听课、评课、议课中迅速成长起来;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即让兄弟学校、兄弟乡镇的名师到校上引路课,起示范带动作用;让全体教师轮流外出学习,不断吸纳外地先进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实行教学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张会丽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办学几年来,对于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学校不但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而且张校长还经常自己掏钱给他们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此举深受各界好评。最近,张校长又与“南阳爱心飞扬”慈善组织取得联系,准备为学校创建“爱心书屋”,并长期对校园内家庭特困的孩子进行结对帮扶,力争让孩子们在爱的暖流中健康成长,使其早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经过6年多的拼搏和努力,眼下的彭家小学已成了600多名留守儿童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张校长也成了孩子们尊敬的“校长妈妈”。面对成绩,张会丽没有自满,因为她知道,眼下学校发展的大好局面是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支持的结果,自己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而要想在前进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因此,她仍在奋力前行。

    □河南邓州穰东中心校关工委 高峰、张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