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教师札记】家长止步,孩子进步
2019-04-18 14:00:27

 家长止步,孩子进步

    周一,我在学校大门口值班。从7:30到8:00,在学生进校的半小时内,我看到竟然有约 30 位家长慌里慌张、气喘吁吁地来给孩子送眼镜、送课本、送钥匙、送作业、送讲义……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家长在学生上课期间无故进入校园,如有急事应先与班主任电话联系,可是个别家长还是随意进入校园。

    学校为何要家长“止步”,原因不外乎: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避免干扰师生上课;三是担心弱化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孩子的一次疏忽忘了带课本,家长送来了,他不接受教训,可能还会忘记带第二次、第三次……

    众所周知,中国式的父母为子女特别具有牺牲精神,像“鸡妈妈”一味地护着孩子,生怕他们摔着、累着、饿着、冻着了,处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时时管控看护。在这种爱的泛滥环境中,温室里的“幼苗”慢慢地丧失了成长的动力,也失去了培养勤劳品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的机会。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父母要逐步放手,允许孩子独立自主,引领孩子搏击长空,宽容孩子失败失误,更支持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坚强勇敢起来。如果此时父母还执迷不悟,还事事包办代替,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压抑,甚至会泯灭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天性、灵性与个性。所以说,有时爱的泛滥比缺失更有害。

    电视连续剧 《断奶》 中,一对没有“断奶”的 80 后小两口安琪和李俊鹏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离开父母庇护,生活变得一团糟。记得清华大学去年在新生报到时,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黄线外等候,新生必须自己带着材料独自报到注册,此举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事后想想,这是对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次很及时的警示教育,也是给“天子骄子”上得最好的第一课。

    不当“拐杖”当“向导”。爱孩子最好的办法,家长该“止步“时,就要坚决止步,给孩子及早“断奶”,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的本领,面对困难时,能从容应对。“百炼方能成钢”。只有家长“止步”,孩子才会进步。过多的包办或干预,只会滞碍孩子成长,因为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约束;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是鼓励,而不是强求。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