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名人】 钱基博教子
2019-04-18 14:00:27

 
钱基博教子

        现代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因长兄无子,他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就被长兄抱了去抚养了。儿子在伯父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都要把这儿子带在身边。伯父对儿子的疼爱一如民谚说的“顶在头上怕跌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钱基博看在眼里,却急在心头,他怕惯坏了儿子,但又不便跟长兄多说什么,因为长兄比他大十多岁,长兄当父啊!

        儿子长到七八岁时,由伯父在家教他读书。长兄还对钱基博说:“你都是我启蒙的,我还教不了他!”儿子跟他伯父读书,也只在下午才上课,上午照例是伯父带着上茶馆,还买吃食、租小人书。儿子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伯父也就随了他,钱基博觉得这样不行,但又不敢得罪长兄,只好瞅机会把儿子抓来教数学。可儿子一是懵懂还没开窍,二来没兴趣,数学自然学不好。钱基博急得要打他,但又怕被长兄听见了,于是就用力在儿子身上拧,并且还不许儿子哭,哭了拧得更利害。可是晚上睡觉脱衣服时,伯父发现儿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十分心疼气恼。然而,钱基博如此“拧”法,也没能把儿子的数学成绩给拧出来,直到后来考大学时,其数学只考了十五分。

        儿子的国文成绩大概倒是被打出来了。那年钱基博在清华大学教书,假期回家时,命儿子写篇文章来看看,可儿子写的文章极不入钱基博的法眼,于是就把儿子好一顿痛打。此时,儿子的伯父已经去世,钱基博敢于公开打自己的儿子了。也大概因为儿子长大了些的缘故吧,自这次被打后,发奋读书,作文终于大有长进。

        一次,钱基博命儿子代为一乡下大户作一墓志铭,这篇墓志铭竟得到钱基博的赞许;再后来,国学大师钱穆写了本书,请钱基博写篇序言,不想这篇序竟也是钱基博让儿子代笔的,而且一字没改就印了出来。

        就这样,钱基博的拧与打,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家,给历史留下了《管锥篇》、《谈艺录》、《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大著。这被钱基博拧与打的儿子,就是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先生。

        有句过时的俗语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才子大概亦然。今天不会再提倡这样的教育方法了,不过,严的家教,实的家风还是需要的。

    □赵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