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家教】过度亲职 家长做太多
2019-04-18 14:00:27


过度亲职 家长做太多

        亲职座谈上,有一位妈妈说,念小学的儿子常忘记带书,不是忘记带去上学,就是放学忘记带该看的书回家,常常不能照进度交作业。
        亲职专家建议妈妈:“你不如再多买一套书,同时放在家里和学校。”
        妈妈说:“我是有这样想过,但是……”她的声音变得有些小声,“这样做,会不会是‘过度亲职’?”
        这位妈妈显然有相当“自觉”,在少子化和独子化的潮流里,“过度亲职”一直是媒体、家庭教育专家呼吁重视的课题。他们说:“父母为孩子做得太超过,反而会害了孩子。”物极必反,所以就会出现这位妈妈的自觉,担心自己变成“过度亲职”?
        我记得,有位美国亲职专家Katie Allison Granju曾在《亲密亲职》警告:“当父母微管理孩子的生活时,大家皆输了。爸爸妈妈失去当父母的角色,而孩子则找不到自己。”书里提到一些“微管理”的例子,然而,落实到家庭生活里,这位妈妈的担心还是会浮现,帮孩子多买一套书、多替他们想一点、为他们挡掉可能发生的危险、要他们周一不吃肉,改吃素、替他们做实在太难的功课,会不会就是“微管理”呢?
         其实,以前我们也没听过亲子间有“微管理”、“微调管控”这类企管名词吧?我们很难把亲子关系想像成雇主和员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是,亲爱的父母,你将来一定会目睹更多这类的趋势。
        后来,我跟这位忧形于色的妈妈说:“你要处理的是孩子为什么会‘忘记’带书,而不是帮他淮备书。如果他觉得不喜欢读书、做作业,会不会下意识地就不愿意带书,那么,你帮他淮备多少套书都没用。”
        座谈会上,这个问题讲得过于简单,我也不知道这位妈妈和孩子平日的互动情况,孩子对读书、学业的感受有可能来自妈妈“求好心切”的压力。这个压力若真的存在,才叫做“过度亲职”。
《亲子献计》: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Carl Pickhardt 列出10种“过度亲职”型态:过度关注、过度批判、过度野心、过度保护、过度控制、过度不安全感、过度赞美、过度乐观、过度僵化(要孩子接受父母僵化的规定或信仰)、过度鼓励等,供父母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会不会反而造成孩子的烦恼?Carl Pickhardt写下这样的心得:“当你发现孩子某种特质弊多于利时,请检讨你的教养型态。”
□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