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在光华东街小学召开全市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少年在普通教育机构同普通儿童少年一起就读的教育形式。目前南京已经有42所随班就读实验学校,不少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渐渐适应并且发展成了“牛娃”。
首批公布的42所南京'随班就读'实验学校,主要分布在秦淮、江宁两区。特殊孩子经过报名,可以进入这些学校学习。课程设置上,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其他孩子同步,只在放学后,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特殊课程学习或康复训练。
教育案例一:“会照顾人”的“牛娃”
地点:玄武外国语学校
刘乐(化名),全聋,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在学校,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是:“阳光、独立、勤奋,成绩优异,公认的牛娃”。“他通常每天早早到教室,帮老师和班级排椅子、搞卫生。”善于写作文旁征博引的刘乐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别人对他的关爱和照顾,而是他善解人意,主动照顾同学、关心别人的品质。“这些与他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受到的教育培养,获得的关爱尊重分不开。”刘乐的爸爸谈起儿子成长的道路非常感慨。班主任李老师则表示:“我们对他是无形的关爱,让他感觉不到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教育案例二:班主任眼中称职的“副学习委员”
地点:小营小学
张昊(化名),患有高功能性自闭症,班级“副学习委员”。“我想代表我们这个群体说,在南京的许多学校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张昊的妈妈至今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念念不忘。“孩子刚入学时,学校同意我每天到校陪伴他,有效缓解了病症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她记得,小张昊刚入学时因为胆怯见到老师、校长都绕道走,校长就跟张昊的同学们说:“我很喜欢你哦。”从那以后,张昊见到校长主动打招呼,后来,班主任高老师发现张昊完成交办的任务,特别认真负责,就让他当班级“副学习委员”。“他人缘很好,同学们下课都愿意跟他玩儿。”高老师介绍:“孩子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