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家教】“同理心”的奇妙作用
2019-04-18 14:00:27

 

   

      我家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男孩。弟弟总是急匆匆,性子像他的红头发一样烈。对此,我脑海里翻滚的只有一句:“你有完没完!”这句话有时会从我嘴里跑到弟弟的耳朵里去。我对此极度懊恼,清楚大喊大叫会伤害孩子。

     明确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情绪”

     我参加了街区组织的一个父母培训项目,梅丽莎老师教会我的新习惯是——带着同理心去回应,例如不说“老实一点,你不是刚才看完《冰河世纪2》怎么又要看一遍?”,我会说“这么好看的电影,看完了真舍不得走啊!”

     梅丽莎说:“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做出或说出任何事情之前,已经理解和接受了他们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同理心能够打开一扇通往孩子的大门,让他们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变得戒备和抵抗。这同时也有助于你管好你想说的话。”

     如果你也是8岁

     第一天,弟弟拆开一堆按照他要求专门买的生日礼物——口袋妖怪卡。他的反应却是:“我能现在就去Target超市,用我的零花钱买口袋妖怪的卡片吗?”

     什么?你刚才打开的那两包,不就是价格贵到神经病才会买的口袋妖怪卡片吗?你是想逼死我吗?我承认,在那个时刻,想要控制我自己的暴脾气实在太难了。

     “如果你也是8岁,口袋妖怪的卡片再多你也会嫌少的——小孩子就是喜欢,”梅丽莎说,“我们大人有很多自我控制力的锻炼和延迟满足的愿望,但是弟弟才8岁,他还在学习这些技能。”

    我冷静了一下,承认她说的有道理。新泽西州的州长还要求私人飞机上有私人房间,坎耶·韦斯特还开75万美元的兰博基尼,这么说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想再要一套口袋妖怪系列卡片也不算很过分。

     “听起来真让我难过”

     第二天,我去网球训练营接孩子们回家。弟弟嘟嘟囔囔抱怨了一长串:我骑了自行车而没有开车,我给他带的是旧头盔而不是新的,一个高个子女孩对他不好……

     我的第一反应又冒出来了:你能不能别为你人生里一天的遭遇就抱怨个不停?

     幸好我立刻启动了同理心模式!

     “听起来真让我难过,”我说。“是的,想要的跟得到的不一样确实不好受——我没找到那个蓝色的头盔。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骑车去一个有攀爬架的公园玩。”

     他接受了这个提议。嗯,也许同理心开始起作用了。

     “这很难”比“我知道这很难”更有效

     弟弟总是玩不够,他开始要求希望延迟睡觉时间。我说:“我知道要停下玩口袋妖怪卡片挺困难的。”没想到被他将了一军,“是啊,然后呢?”我一时语塞。

     第二天,梅丽莎给我支了好几招和一些建议,例如不要单纯说“我知道这很困难”,试试去掉“我知道”,只说“这很困难”。这种方式就不是更多偏向于我,而是偏向于他了。“否则他会想,‘如果你知道这样很困难,为什么还要我这么做?’”

     第二天我从足球训练班接弟弟的时候,他又抱怨训练有多热。“是啊,确实很热!”我真诚地回应道——实在太热了,幸好回家之后有芒果冰等着我们!他看上去开心多了。

     在这两周课程的结尾,我注意到同理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没有完全忘掉我那“有完没完”的潜台词,但是我们的家现在已经平静多了。这种平静也让我能更多地注意到弟弟身上那些我试图发掘的品质。是的,他比他哥哥脾气更坏、更没耐心,但他也更体贴人。

    □温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