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新闻】校园里的“小昆班”
2019-04-18 14:00:27
 校园里的“小昆班”

    ——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开设昆曲社团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于2012年9月正式建校,由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学校以“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为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国际视野、中国胸怀、家乡情结的当代小公民,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办学特色。

       建校伊始,为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小朋友的家乡情节,学校几经周折,请来江苏省昆剧院的中生代老旦演员裘彩萍老师,在校园里开设了昆剧艺术社团。按照昆剧界的习惯,裘老师把这个社团叫做“小昆班”。

       星期五下午,记者来到学校社团活动室时,裘老师在带着“小昆班”的孩子们拍工尺谱,今天他们学的是《醉扶归》:“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孩子们一板一眼,有模有样。裘老师说,这个教室里的孩子是“昆大班”的,已经学习了一年,经过了一年的身段儿练习,进入了唱的阶段。就在同时,今年才参加兴趣班的“昆小班”的孩子们正在跟着另一位老师练习身段。

       “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最一开始吸引她们的自然是舞台上昆剧演员漂亮的扮相、美丽的戏服,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渐渐开始爱上这种‘唱曲儿’的感觉。有个孩子曾经跟我讲:‘裘老师,我现在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哼一段您教我的曲子,感觉心情就好多了’。”在裘老师看来,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并不一定是为了考证、为了加分、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打开眼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排解情绪、宣泄情绪的手段和途径。

       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学习,一部分孩子又经历了暑期“集训”,学校里已经有两个孩子能够演出整折的《牡丹亭·游园》。“舞台演出的经验以及学习昆曲中间经历的苦和累,能够让孩子们更自信、更坚韧,更有毅力和勇气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裘老师说,这才是她愿意每周抽出宝贵的时间,乘大半个小时的地铁从市区跑到仙林给孩子们上课最大的动力。“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是对我的付出最好的回报。”裘老师这样说。

    本报记者 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