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域外】我们的美国爸和中国妈
2019-04-18 14:00:27

 
    莱丽克·梅花·彼得森和达丽雅·兰花·彼得森,是一对中美混血儿双胞胎,1996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在经过父母中美文化交融的一系列超前教育后,姐妹俩2岁就开始识字,3岁时开始大量阅读,5岁开始写日记,10岁时每人就已写下了八大本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妙趣横生,字里行间记载着令人感动的整个成长过程。她们写的诗歌曾连续被洛杉矶儿童诗歌出版社出版。她们的文章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已有40多家媒体刊载过。此外,她们还多才多艺, 7岁时在伟博儿童绘画大赛中,双双荣获佳作金奖。9岁开始打网球,高中时均成为学校网球队的主力。她们俩多次参加四手连弹的双人组钢琴比赛并多次荣获奖,两人还曾在美国舞蹈冠军赛中三次获得双人舞的金杯奖。2013年,她们还为洛杉矶实验中学创作了自己学校的校歌《母校在飞翔》。
 
   
 

 我们的美国爸和中国妈 

      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家,我们姐妹两个最初的老师当然就是我们最可尊敬的爸爸妈妈。我们是享受着“一个学校俩老师”优待的两个幸运学生。每个“家庭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则,及其性格和品质。而它的性格和品质,起初一定是由这个家庭的家长所决定的。
 美国人过快乐,中国人过日子
       常有人说,中国人是在过日子,美国人是在过快乐。从我们家来看正是这样,妈妈她的确是在过日子;爸爸他真的是在享受着每一天的快乐。所以,我们俩是又过到了舒服的日子,也享受到了无尽的快乐。
     从我们身边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中看两种文化的明显特点是:大部分的中国人不认识自己,只是喜欢看别人都在干什么呢?看谁又做了什么比我们还多了,我也别拉下了,而且,还要比他做得更好才行;可大部分的美国人是自己觉得怎么顺,怎么能快乐,就怎么做。绝对是玩自己的游戏而不管别人走的是什么路、看到的是什么花。即便是你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他没看到,他也不会在乎的。
     妈妈看到大部分中国的孩子都会弹钢琴,所以就让我们经过了试验阶段后决定开始弹钢琴,决定了就不能半途而废。而爸爸绝不是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弹钢琴,才让我们弹的。他最初让我们弹钢琴是因为他本身非常喜欢音乐,也喜欢弹钢琴。他曾有过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和我们姐妹俩一起组成一个乐队,甚至要能站在台上参加表演。
     我们爸爸很会唱歌,从 20多岁起他还加入一个小有名气的乐队,在里面做过主唱之一。所以,我们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就没有那么的枯燥,在起初学琴的过程中,好像是在跟爸爸在钢琴上一起玩一样,慢慢地我们就真的爱上了弹钢琴。当我们学成了钢琴后,哇!真的感觉很美,随时都可以坐在钢琴前,弹上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也会让自己深深地沉浸在贝多芬或莫扎特的美妙旋律中,一切烦恼和压力都会在弹那段钢琴乐曲的过程中烟消云散了。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不知道是哪位达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不懂音乐,他就没有尝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们是真的非常认同这句话,音乐会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爸爸的快乐音乐启迪了我们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音乐爱好上,爸爸陪伴了我们很多,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从6岁起开始听郎朗的现场钢琴演奏,那是在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大厅。爸爸每年都买迪士尼音乐大厅的年票,可以看很多场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乐队演出。爸爸一口气买了10年迪斯尼音乐大厅的年票。这10年,我们最爱全家一起去看郎朗的钢琴演奏会,并且每次都可以跟他讲话。 
     我们深深感到了那些音乐会绝不是白听的,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那些美妙的音乐就像是细胞、空气和氧气一样无声无息地与我们同在了。所以,我们才能自己创作出钢琴的四手连弹演奏曲《异样的春天》,还获得了2013年的国际钢琴音乐创作比赛中的超级荣誉大奖。之后,我们还为学校创作了校歌《母校在飞翔》,还为学校的爵士乐队创作了23页的合奏曲。并且,我们学校的音乐博士莫纳老师任命梅花为爵士乐队的总指挥,兰花为爵士乐队钢琴伴奏。
     爸爸总是鼓励我们要对音乐有原创的精神,要敢于去试,不试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就在摸索中开始试着音乐创作的,虽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我们也觉得很值得。在最初的摸索中,整个音乐创作的过程的确是很漫长和很辛苦的事。但最后我们还是成功了,这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我们狂爱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并且所有种类的音乐我们都喜欢。只要我们提出要去看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的乐队或歌手开的演唱会时,爸爸都会非常高兴地带我们去。爸爸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给了我们在爱好音乐方面的鼎力支持,同时,也给了我们无形的力量。一晃十年过去了,爸爸的快乐音乐观让我们终生受益。
快乐旅游让我们成为插翅天使
     我们年纪还小时,父母就带着我们深入洛杉矶周边的大自然,上山下海玩个透。不过,爸爸妈妈不会带我们出国去旅游。爸爸说,从小就带出国玩会很浪费,花了很多钱,小孩子却什么也没记住。可是,一旦到了我们可以记事了,爸爸的计划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从2001年去中国开始,每年的假期几乎都会出国旅行或在国内游。每去一个国家前,爸爸都一定先买一本关于那个国家最新版本的导游书。他总是先备好课,跟着那本书带着我们全家游四方。我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定会去那里最好玩的地方,上最高的山看最美的风景,寻找到最好的海域下海潜水或浮潜在海面看鱼;还会去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在那里学习古今中外的世界历史;一定还会玩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最有新意的好玩的东西;还有,我们也一定会去那里最受当地人所欢迎的饭店用餐,通常都是既经济、又实惠、又具有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
       爸爸总说,生命最美好的时刻是燃烧出来的。我们在跟父母旅游这十几个国家的过程中,每一次的旅行都会让我们有一种生命在燃烧的感觉。当我们面对着大自然或过去的历史记载时,那种感慨和赞叹是在学校和书本上永远无法体会和学到的。
     当我们出去旅游回来写游记时,爸爸总是告诉我们要有真情实感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写出来的文章要细腻,不要追求华丽,先求深度,再求广度。爸爸在平日中,最爱读书看报,爱写作,他潜移默化的行动从小就开始影响到了我们,并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面了。
妈妈做菜就像贝多芬作曲
       人们都说,好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们妈妈看上去和全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朴实无华、风尘仆仆地生活在每一天的平凡日子里,扮演着一位非常称职的慈爱母亲。妈妈非常刚强,没有她不能克服的困难,也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她不能理解的矛盾,也没有她做不出来的好吃味美的饭菜。妈妈为人很诚恳也很宽容,还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女人,她也很容易开窍。她曾经告诉我们,她一生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家带孩子打理家务。可是,她为了我们最后还是这样做了。我们认为她做得非常好,也非常地称职,我们俩都会给妈妈双手的大拇指朝上。
     有一次,爸爸在餐桌上说,妈妈对做菜的创作就好像是贝多芬在创作音乐一样。虽然,贝多芬已经听不见自己所做出的曲子了,可还是那么的完美动听;妈妈创作的菜肴,即使不用试验也不用品尝,当她端给我们吃的时候,就喷香喷香的了。而且,都是在最好的餐厅也没人曾经做过的好吃味道,都是妈妈自己发明创造的。我们和爸爸都认为妈妈是做菜的天才,我们还称她为“彼得森家的天才厨师 ”。
     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总是鼓励我们多做家务事,她的理论是多做家务事可以懂得如何分担和分享;会让我们更能体贴父母的辛苦;会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激;会更容易懂得通情达理;会在平日生活中更有眼力见等。
     妈妈还说,有两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用了17年的时间研究过这个课题,凡是从小在家里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事的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上时,被解雇的比例远远少于在家不做家务事的学生。教授们总结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做家务事的人,会更有团队配合的精神;做事时会考虑得更全面并有条不紊;也更会理解对方的要求;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他们在心里和眼里总是能自觉地找到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和相关的额外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还不容易挑毛病。这样的人当然会很受周围的同事和老板的欢迎。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小在家做家务事的人不容易被解雇的最简单的原因了。所以,妈妈从小就让我们自己吃完饭洗自己的碗,洗自己的衣服等,定期帮助妈妈一起打扫房间,有时,还会帮助父母整理前后院的杂草等。她要求我们要有自己担当和负起自己应该有的责任这种概念。其实人的一生,活的就是一个习惯,当一个孩子从小能养成好习惯时,他将会受用一辈子。
 
    □(美)莱丽克·梅花·彼得森 达丽雅·兰花·彼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