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母爱成为照亮孩子道路的明灯
——知心妈妈牛琳谈教子
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是一盏灯,这盏灯时刻为他们照亮。孩子在亲情的关爱下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在忙碌的奔波中,在城市的喧嚣中,回过头,妈妈会永远站在孩子的背后,欣赏他、鼓励他、支持他。——摘自《幸福家庭成就孩子一生》。
牛琳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将东、西方教育有机结合,总结出适合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实践,使儿子以当地高考状元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直至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她也是一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知心妈妈”,一位深受家长欢迎的家庭教育专家。她的主要著作有《幸福家庭成就孩子一生》、《教子有方》、《家长手册》、《国际婚姻家庭指导师教材》、《牛琳谈教子》(教子篇、学习篇)、《成功教子的方法与技巧》等。
日前,记者有幸专访到知心妈妈牛琳,听她娓娓讲述她的亲子故事和家教理念。
孩子,你很棒!
“孩子的优点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引导栽培。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一些家长没有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牛琳说,每个家长都要发自内心地去爱孩子、欣赏孩子,并且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儿子很小的时候,牛琳逢人便夸:“我儿子特别懂事,从来不惹我生气。”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时,牛琳常常当着儿子的面说:“你看我家儿子,回家总是先把作业写完。”客人越多,她越这样说。在她经常这样有意无意的夸奖下,儿子真的越来越自觉,并且很听话、懂事。
为了记录孩子的进步,牛琳给儿子准备了一个“成功箱”,里面全是儿子成长道路上点点滴滴的进步。这个箱子里的第一件东西是儿子1岁时的一幅画,画上是一根歪歪扭扭的竖线,上面勾了几个不规则的圆圈,是一根丑丑的冰糖葫芦。“这也能算成就吗?”曾有朋友这样问,牛琳笑答:“1岁的孩子知道冰糖葫芦是由棍跟圆球形的果子组成的,并且能画下来,这难道还不棒吗?”在牛琳的欣赏和鼓励下,儿子越来越优秀,“成功箱”也早已满满当当。
理解好奇 尊重诚实和友谊
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牛琳从朋友那里找来了小花苗,种在阳台的花盆里,并告诉儿子要好好保护小花苗,等待小花苗在土里慢慢扎根,不许拔出了。6岁的儿子点着头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牛琳下班回家,发现小苗被“动过手脚”了,小苗的根已经半露在土外。她有些生气,为什么儿子不听话,叫他好好保护,怎么给拔出来了,但稍稍思虑后,想到儿子那双好奇、明亮的眼,她会心一笑,把小苗重新种好。
第三天她下班回家,敲了敲门,咦!儿子平常会赶紧跑过来开门,怎么今天没动静了?她赶紧掏出钥匙开门,进门一看,儿子带着好朋友蹲在阳台,面前是那棵又被拔出来的小花苗。见妈妈回来,儿子满脸抱歉:“妈妈,对不起,我就是想让小壮看看小苗的根长什么样子,下次再也不拔了。”小壮也满脸歉意:“对不起,阿姨,是我要来看的。”儿子听到后赶忙解释:“是我主动要带小壮来看的。”看着这两个诚实友爱的小朋友,牛琳满心欢喜,但还是严肃地说:“这次我原谅你们了,你们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真好,加油。”
两张纸条的意义
儿子高考临近的时候,牛琳有些着急,因为儿子情绪波动较大,对于很早以前定下的目标——清华大学,儿子有些底气不足,似有动摇之意。
她思来想去,第一次给儿子写了一张纸条,纸条内容是:“目标的确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确立一个目标,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可设立的目标,只要目标确定,无论如何,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你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张纸条被她放在儿子的床头。
儿子看后说:“你以为清华大学那么容易考上呀?”牛琳想着,又写了一张纸条:“儿子,因你具备这个能力,要常常告诉自己我能行!”
晚上回家后,牛琳自己床头多了一张纸条:“清华大学依然是我的目标!我也会努力去实现目标。妈妈,请您以后不要再写纸条了。”孩子或许不喜欢这样的沟通方式吧。
儿子没有辜负妈妈的用心,凭自己的努力以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两张纸条被牛琳好好保管了起来,此后,她再没有用纸条与儿子沟通过。
三个小故事,处处体现了牛琳对孩子的宽容、赞美、尊重和理解。在母爱的照耀和指引下,孩子的道路将会越来越远,越来越明亮。
牛琳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母亲,更是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教育专家,是孩子们的知心妈妈。她从事教育行业30余年,提出了很多独特又有见解的观点。她认为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家,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怎样成为智慧型父母呢?牛琳认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六个基本任务。
1、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尊重孩子;充分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请父母们弯下腰或者蹲下身来看着孩子说话;保全孩子的“面子”,记得孩子也有自尊;培养和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往往是相互的;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关注孩子的优点。
曾经有位妈妈咨询牛琳,刚开口便一口气说了孩子7个缺点,没有一个优点。牛琳摇着头跟她交谈后,这位妈妈终于说了孩子4个优点,有趣的是4个优点中有两个是细心、听话,可在7个缺点中,有2个是粗心、不听话。这不是矛盾吗?那位妈妈解释:孩子有时候细心,有时候粗心,有时候听话,有时候不听话.显而易见,当父母关注孩子优点时,优点就会被发现,关注缺点时,优点就不见了。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说:“你还小,做这还早。”这些话语常常会束缚孩子的双手,不如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想做的事情,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用赏识、肯定的话鼓励孩子,支持孩子挑战一些困难的事情;当孩子取得成功后,父母应表现出与孩子同等的喜悦。
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承担一些责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不逃避责任。
采访时,牛琳讲述了一个亲眼见过,难以忘怀的小场景。在一所小学门口,妈妈一手为孩子撑着伞,一手拎着饭盒和水杯,伞下的儿子正气呼呼地瞪着她,大声吼道:“你傻呀!上学不知道拿书包,还不快回家拿去!”妈妈留下伞,气喘吁吁往回跑去。牛琳当时眼里发酸,心里不免为这位儿子也这位妈妈的未来担忧。从儿子2岁开始,牛琳就让他学习做家务,收拾玩具,帮忙做简单的家务,在儿子入党时,同学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是:“自理能力强,乐于助人,勇于探索。”
4、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学习是脑力劳动,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是无法学习好的。父母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并放手让孩子努力去做,鼓励孩子创新,不怕失败。
5、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快车道。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要有好的习惯;其次,父母应陪伴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教会孩子有计划的做事,并帮助孩子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6、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若能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让孩子在纸上用五彩的蜡笔自由涂抹等;父母也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间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记者 徐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