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上超市买东西,一进门,就看到了老同学小俐的身影,正想走过去打声招呼,不经意间却听见小俐正在低声训斥她的女儿:早知道就不带你来超市了,这也要,那也要,有意思吗?你要是不听话,执意要这么贪心的话,信不信我一样东西也不买给你?
听着小俐的训斥声,我不自禁哑然失笑。不是笑别的,只是感觉小孩子嘛,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和玩具,哪有不贪心的?大人一味的训斥和恐吓,在诱惑面前又能起多大作用呢?小孩子是拗不过大人,但闹到最后,无非也是个“大人冒火气、小孩子生闷气”的结局。
赶紧喊了声小俐,小俐一见我就开始向我大倒苦水,说小孩子真心不能带着一起上超市,原本来之前答应可以买一件玩具,谁知道她耍赖,这也要,那也要,还抱在胸口不撒手。
我问,为什么不换种说话的口吻,试着让孩子做选择题呢?我们大人应该温和一些,耐心一些,蹲下来问孩子:“可不可这次先买一个,然后另外的下次再买,至于是买这个还是那个,你好好考虑下看……”有句俗话叫“吃软不吃硬”,小孩子也是如此。
女儿的贪心,比起小俐的女儿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我时常生气,愤怒,有时候甚至气到啥也不买拔腿就走,但回到家真正面对女儿的泪眼婆娑,我又会不由地心软,然后自责。有一次,再次面对这种情形,我试着耐着性子和她说解,问她哪种特别想要,这次可以先买了,至于另外的下次再买,并说定同类商品一次肯定只能买一种……在这种协商的口吻下,女儿想了又想但总算点头答应了,而且很破例,这次气氛欢愉。
有了这一次经历,之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依法“炮制”,首先告诉自己淡定,不要生气,其次一定要用温婉协商的口吻。
□管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