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新闻】2015中国教育十大视点(上)
2019-04-18 14:00:27
 


2015中国教育十大视点(上)

       关注一:家庭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上升到国事高度

       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0月11日,国家教育部下发“教基一(2015)10号”文件《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将家庭教育从“家事”提高到“国事”高度,指出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家长如何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给出指导意见。

 

       关注二: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深切缅怀抗战英烈的光辉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全国各地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包括观看抗战题材电影、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学习抗战故事及英雄事迹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潮。

 

       关注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生存现状牵动人心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举世震惊的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事件。留守儿童问题再次以令人痛心的方式推向大众视野,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生存现状再度成为焦点,牵动人心。

       民间组织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按照留守儿童的总数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毕节事件之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与其呈相互转化关系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引起广泛讨论。

       毕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揭示出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缺位,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自然灾害和一般的突发事件,它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令人不安的悲剧缩影。以毕节事件为代表的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在社会各界持续地关注中探讨和开拓解决之道。

 

       关注四:教育公平——计划扶持、机制保障,城乡教育公平再树里程碑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完善机制、城乡一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城镇化北京下的农村教育近年来引发关注,师资建设发展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首次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校园安全——暴力事件、意外事故频现,校园安全时时敲响警钟

       2015年,校园暴力事件频频曝光,屡次引发社会各界热切关注。5月,安徽省怀远县城郊火星小学被曝学生被班干勒索钱财,甚至被迫吃喝秽物;6月,江西永昌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11月,重庆荣昌区法院审理一起女生因太邋遢被宿舍5名室友打成十级伤残案件……

       与此同时,校园意外事故屡次发生,安全问题时时敲响警钟。11月,南京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学生秋游过程中,在游乐场发生意外踩踏事件,16名学生受伤,其中5名伤势较重的学生被送往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苏州、无锡、深圳等地出现“毒”跑到伤害学生健康事件,教育部表示正加大追责力度,对责任人严肃处理,并将通过多种手段加大监管,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

       如何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仍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法律干预也亟待进一步完善。 

办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