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新教育”已有相当年头,倡导减负力度也不小,然而青少年学业压力与负担却一直仍是问题。为何减负始终难以实现,学生因学业而猝死、自杀的现象依旧不断,值得我们反思。
关注七:二孩时代——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如何“爱孩”引深思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中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二孩时代的突然来临,如何“爱孩”的问题愈发引人深思。
温州市一位五年级的女生在作文中写道:“妈妈更爱妹妹,她看不见我流眼泪。”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将越来越多见,面对新型的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该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父母的爱,成为摆在众多准备生二胎的青年父母面前新的难题。
关注八:校园体育——少年足球开启举国模式,校园体育开始回温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规定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的基础上,在2020年内达到2万所,2025年内达到5万所足球,校园足球已然走到聚光灯下,少年足球开启举国模式。
以校园足球为代表,校园体育教育空前红火。为了促进孩子的体育锻炼,南京市不少学校把体育锻炼纳入到家庭作业的范畴,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父母陪伴”的要求,“陪得好”可以给孩子的体育成绩“挣分”。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冬练三项(接力跑、跳绳、踢毽子)活动,校园体育教育开始回温。
关注九:打拐——“拐卖儿童入刑”引热议,打拐全民在行动
2015年6月,朋友圈突然被广大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议,最高法院出面澄清,称目前对人贩已是严惩,并提出下一步打击拐卖儿童的重点是针对买方市场,要让收买儿童的一律入刑。
与此同时,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宝贝回家”被更多人知晓,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打拐行动中来。
拐卖儿童是由多种社会现象共同导致的复杂问题,很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买家一律入刑”也一样。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诉诸于立法和司法,还需要很多方面一点一滴的进步,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注十: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免费政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增长
2015年9月,甘肃省公布《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河南省也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对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此外,海南省等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015年起对公办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实施免学费政策。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1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之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显示,近五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45%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