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实践研究案例
2019-06-11 10:11:58 南京家庭教育网

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实践研究案例

 

溧水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是2015年才成立的,是个新生事

物,是区教育局的一个行政部门,总校校长由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全区各基层家长学校工作。2017年5月,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在我区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工作推进会。会后,我们思考:怎么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怎样才能把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编写的《家长必读(第三版)》落到实处?

我们搞了一个调查,家长一个学年来学校听二次课,还有很多的内容无法向家长传授。家长也一般不大可能利用工作之余,去自学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学校安排的家长自学内容,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而现在和家长联系最普遍、最广泛、最密切的方式,就是班级微信群。现在的学生家长人人有手机,个个玩微信,尤其近两年,随着4G网络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家长们在班级微信群里非常活跃。对班主任发的学生在校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情况等等,十分关注,反映热烈。对班主任发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也热烈响应,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有呼必应,一呼百应。特别是城区,如果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那么微信群里就有70—90个家长。

如果能把家长学校工作与班级微信群结合起来,把《家长必读(第三版)》的主要内容通过微信群发送到家长们的手机上,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于是,我们总校就组织讲师团30位老师成立了《利用班级微信群,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向区教育局教科室申报了区级课题。2018年1月,召开了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人人参与研究,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专家编写的系列教材《家长必读(第三版)》化整为零,撷取精华,浓缩成微信版的《家长必读》(文字稿)。根据《家长必读》教材,每个年级一学期有两课书,把每课书的主要内容编写成四段文字,分四个星期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同年3月起,在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第一初中进行了“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试点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

2018年秋季开学后,在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班和校长培训班上,向全区所有中小学、直属幼儿园家长学校推广复制“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试点工作经验。此后各家长学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学计划。在班级微信群里向家长发送《家长必读》(文字稿),一个星期发送一段文字。

这期间,进行了两次创设家长学校微课堂的书面调查和一次调研活动。发现《家长必读》文字稿比较分散,不能一次完整阐述一个主题。有时候,家长看了后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改进?                                                                                               

是年11月,我们下发了《征集家长学校微课视频的通知》,要求每一课制作一个“微视频”。统一为MP4格式,时长5分钟左右。内容大小20MB以内。视频质量要求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有感染力、普通话标准、音像同步。

截止2019年寒假,收到各校老师发来的微课视频87个,形成了第一个“微课视频库”。从幼儿园到高中(包括职业高中)每一课都有,多的一课收到4个视频。

2019年2月21日,溧水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召开“家长学校微课视频评审小组”会议,对收到的所有视频进行评审,同时完成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评审小组对每一个视频进行评审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请视频制作老师进行修改,再把修改后的视频发送到家长学校总校,最后确认从幼儿园到高中(包括职业高中)精选保留了70个视频(一共70课,一课一个视频),形成了第二个“微课视频库”。

4月2日下午,溧水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召开了“家长学校微课视频”发送推进会。全区各中小学、直属幼儿园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学生(德育)处主任、总校讲师团部分成员以及总校部分校务委员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4月上旬向全区各中小学、直属幼儿园所有家长学校首次同步发送评审、修改之后的每个年级第三课微课视频

5月9日,局关工委家长学校总校下发通知,要求5月中旬向全区各中小学、直属幼儿园家长学校发送每个年级第微课视频。(下半年发送每个年级的第一、第二课的视频)。

发送期间,我们设计了调查表和手机截屏反馈。老师和家长的反映非常好,家长全部赞同,有些家长看了视频之后的留言非常感人。有的说:你发的微视频,我看了不止一遍,在此非常感谢老师,感谢你的付出培育。”有的说:“看了视频之后,感觉自己应该改变教育方法,不能老认为孩子小,这个不会做,那个不让做。应该让孩子自己得到锻炼,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因为通过班级微信群平台,把“家长学校微课视频”发送到所有家长的手机上。每个视频五分钟左右,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家长任何时间都可以看,不需要家长再上网、或者从电视上去观看。而且一课一个视频,相对独立完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从问题提出、成因分析,到解决之道、措施方法,阐述完整,形式新颖,家长看了都会从中得到教益。

   家长学校微课堂将道理式说教变成易被接受的微视频音像图文并茂,家长喜闻乐见。打破了以往的育人模式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家校双向互动的。使家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科学的育儿知识、技能。家长积极参与讨论,无缝对接,及时沟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家长学校微课堂打破了家校合作的时空界限。是凭借现代化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支持下进行的学校家长进行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有前瞻性的方式。对学校而言,有效落实了家长学校的主体责任丰富了家校合作平台内容对家长而言,这种无缝式沟通更便捷、更高效,再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避免了当面提意见的尴尬,还加强了心与心的交流,实现了真正的零距离。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建构新型家校合作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学校微课堂实现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目标。一是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家长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从总校课题组30位成员根据分工编写微信版的《家长必读》(文字稿)开始,87位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评审之后再进行修改,到组织全区中小学、直属幼儿园的所有班主任进行发送,教师广泛参与家长学校工作。二是整体提升了家长教育理念和自身素质,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为家校共育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家长学校微课堂”发挥了关工委及“五老”的独特优势。从科研立项,到建立“微课视频库”,再到调查研究、推广复制,局关工委的老同志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收集资料,发挥了主动作为和独特的作用。 

 

                                  (章逸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