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变迁
我从小就生长在六朝古都金陵,这里有“秦淮灯火泮池湾,庙阁文枢通玉关”的秦淮河、夫子庙;有“聚秀金陵六代烟,紫霞灵谷展和颜”的中山陵;还有我的父母和我满满的回忆。
我的父母幼年就来到了南京,他们亲眼见证了南京工业化的发展。
爸爸告诉我:“80年代的南京没有什么高楼。四、五层的楼房上镶着一格一个的小窗户,每一扇小小的窗户里的就生活着一户人家。一家人生活的地方只有现在的一间大点的房间那么大。放两张木板床,一个衣柜,一张小小的桌子,既是用来写作业,还要供全家吃饭,除此以外便再也放不下什么东西了。”
“南京城市面积比现在小多了,街道都不宽,绿化也没现在这么好,总之,色彩挺单一,生活物资的选择也不太多。”妈妈如是说。
但是从我记事起我们家便住在套房里,有许多房间。我从来不缺玩具,也常常去公园玩。出行有电动车,汽车,地铁。小区周围商场林立,美食应有尽有。
“这30年的变化可真大呀,工业化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你看到的这么多的高楼都在这30年内建立起来的,人们生活条件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我自己也见证了智能化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再提高
小学二年级妈妈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我好奇地用手指触摸着屏幕,感到无比惊奇。心想,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神奇的东西,想要查资料只要点几下,随时随地都能很快得到,这大概是以前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玩贪吃蛇的时候人们绝没有想得到的。
随后手机不断进化,功能越来越多,各种app也扑面而来,我也拥有了做梦都想得到的智能手机。
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
几年前,我初识手机叫外卖的方便,而现在又体会到了人工AI的强大,这个世界有时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啊……。
但是,发展的同时南京也曾被困于雾霾的穹顶之下,重度污染下的人们看不见蓝天,每一口呼吸的空气中都仿佛夹着刺鼻的烟土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明确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的南京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不但越来越重视高质量的工业化发展,保护古代文化、文物也同步进行,大力改善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不仅充实,而且美好而和谐。今天的南京不仅留下了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还勇敢自信地迎接着新时代的发展浪潮。
悠悠的秦淮河水在一直的流着,它与世人一起见证着金陵的岁月变迁。
龙盘虎踞留遗貌,醉美金陵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