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我爱我的祖国
2019-10-20 15:32:28 南京家庭教育网

在《苦难辉煌》中说道: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历史,却要被后人用不尽的观点,一个世纪一个世纪描述下去。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毛泽东一生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没有哪个世纪像20世纪,以如此众多的精神财富砥柱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的遗产,完整无损的留给我们。

是的,仅仅一个世纪,中国的历史,从灭亡走向新生,从磨难中走向富强,从动乱走向民主法制,从一个个不断探索中,造就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这其中,不乏一些知识分子在为这个新的中国的诞生做准备。在《南渡北归》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突出地描写了胡适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可是,中国的兴起,绝不是一人之可改变的,与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脉脱不开。

以美国人家吕思的视角创作的《菊与刀》,讲述了日本文化的核心:自尊文化。它既有先进的思想,又有封建的风俗,它渴望自己再别人眼里是强大的有尊严的,又要自己在长辈老师面前放低身态,既是自尊,有不乏自卑。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元素可就多样了。孔子老先生认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你看,几千年的孔子就想明白剖腹不是挽回个人美誉的好办法,而是做君子一般,能够带着善意地包容别人,包容自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就具备文化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