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头条
您现在位于:
我爱我的祖国
2019-10-31 12:49:11 南京家庭教育网

《路上的地理课》

 

我有一张照片,是我10岁时所拍。我和一位穿高铁制服的女乘务员站在两节火车车厢交界处,看着窗外。我记得那是暑假从北京返程时妈妈拍的,却忘了当时我们交谈的是什么,但我想,话题一定是与我们刚刚经过的这片风景有关。

 

“在路上”的意义,不仅是旅行本身,而是打开一本地理书。

 

我喜欢看火车站台上白底黑字的站名,以及公路上绿底白字标牌显示的前方目的地。那些有趣的地名值得细细品位,它们仿佛把地图立体化了,用最简要的两个字概括当地的风貌。到了皖南,有绩溪、有屯溪、有西溪,每一站都仿佛氤氲着烟霭,恰似我们眼睛所见。行进到安徽北部,灵壁、砀山、蚌埠,是不是感觉从水边上了岸?连名称都坚实、平旷起来。当我们行经山东河北,途经的名称果然就会有齐鲁、燕赵的气息。

 

我喜欢乘火车旅行,高铁的速度令其具有了贴地飞行的性质,只需几小时,我就从江南丘陵直抵华北平原,视线也从深浅有致的绿海渐渐开阔,河变少了,桥变稀了,田变阔了,天际线变广了。我也喜欢飞机降落时的俯瞰,它明确地提示你,你已飞越南岭绵延起伏的林海来到广西盆地。我看到机翼下那一片片碎镜似的水面倒映着林立的山峰,首先想到的不是赞叹,而是我的地理书章节——喀斯特地貌。两年后,我来到恩施,同样,我又复习了一遍“喀斯特地貌”这个知识点。

 

我们运用各种交通工具,花上几天几夜,都走不出《中国地理》上下册。我们的祖国用西北明亮的黑夜告诉我时区的跨越,又用抵达东北、海南时手忙脚乱的更衣生动地教会我气候带的常识。它用丰富与辽阔召唤我去实地感受书页中的字字句句,它用纸上的朴实叙述吸引我立下走遍山川的愿望。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我才读了地理这一卷书,就渴望着行万里路去印证书中承载不下的博大多彩。

 

我的理科选考科目是化学与生物,马上就要参加地理科目的结业考试。地理书的身影将从我的书架上暂时消失,但我想,我对祖国河山的阅读不会从此停止。它是我此生学习不倦的课本、枕边书。它的每一页,都值得我专程去翻阅,时常去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