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寻访新中国伟大足迹
—中华门城堡参观有想
2019年7月1日星期日的早晨,天气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雏鹰战队按原制定时间相约来到中华门城堡大门口集合,每位成员精神饱满,气质昂扬。
中华门坐落于南京秦淮河北,又称“聚宝门”,城堡前后三道瓮城,四道拱门券,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性最好的城市城墙,也是南京重点的文化遗产和城市明片。我们雏鹰战队在城堡门口拍了一张集体照留做纪念。
我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经过第一个拱门,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挂的石碑,“千斤闸”,
得知在明朝朱元璋就是利用这个城墙的千斤闸打了许多胜仗,他会把很少的敌人放进城堡,把千斤闸迅速放下来,让敌人进的来,出不去,然后叫人放箭杀死,后来这千斤闸被可恶的日本侵略军炸毁了。
接着我们连续参观了几个展厅后,最记忆犹新的当属翁堂的身世传奇,传说朱元璋造城墙时,为了解决20万民工洗澡问题而修建的,建造澡堂,民工既可以洗澡,又可以换洗衣服,可以灭除虱蚤,免生疥疮,民工为了感谢
朱元璋的龙恩,就模仿聚宝门的名字,把这澡堂起名为“聚恩泉”最后顺着台阶往上走,我们脚踏的台阶就是马道,是老百姓运送粮食,士兵和马能快速上前阵的重要通道,马的蹄子在斜坡上会打滑,所以就建成和搓衣板一样的斜坡。我们沿着马道一直来到城堡的顶层,发现基本每一块砖头都有刻着不同字体的古文字,原来是因为当时朱元璋在建城堡时要检查这些砖的质量,所以让做砖的人在砖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检查到砖的质量有问题就会进行惩罚。
最后我们沿着台阶来到了瓮洞,即藏兵洞,因瓮城位于城墙的内侧,便有条件设置翁洞,从而将城门这一城墙上的薄弱位置变成防御作战的重点,这是外瓮城不具备的功能。中华门第一道拱门的一层设有藏兵洞6个,二层有7个,加上东西两侧登城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这些藏兵洞在战时用来埋伏士兵和贮备军需物资,据说可藏兵3000余人。
古老的城墙见证了过去的时代风云,也记录下了今日城市的脉搏,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70年来,随着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南京城墙重新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今日的城墙就是南京的一道风景,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护着城市的居民,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共同编织着城与人的故事。我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将中华古代的悠久历史发扬和传承下去,我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