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贴福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风俗。在2020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的寒假生活,1月11日上午,玄武湖街道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写福字·迎新春”活动。
过大年写“福”字、贴“福”字,是中华民族“迎新年”的节日文化习俗,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活动现场, “五老”志愿者书法家袁建民老人给孩子们介绍了“福”字的由来:“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表现形式就多达100多种,这是一笔‘福’字,一笔下来,一气呵成,代表着‘幸福’、‘福气’、还有‘福禧’,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然后,袁老师又介绍了毛笔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竖画和圆圈的书写方法,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接下来,在袁老师的带领下,小小书法家们饱含创作热情,挥毫泼墨。袁老师和“五老”志愿者也帮助孩子们纠正握笔姿势。
一会的功夫,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大红色的“福”纸,一行行俊逸的书法,一句句真诚的祝福,和形态各异的“福”字饱含着孩子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整个活动现场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一位一年级的家长从孩子手中拿到了墨迹未干的“福”字,开心地说:“今天竟然拿到了儿子手写的“福”字,真是太激动了,今年就贴这个“福”了。”
活动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们互动,他们一边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一边赞扬着“小书法家们”的技艺,整个活动室内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写“福”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书法能力,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进社区、爱社区的热情,同时也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祝福,更是在辖区内营造了浓浓年味的氛围。
最后,在街道关工委志愿者的陪同下,孩子们手捧着散发着浓浓年味的“福”字,送到社区的独居、高龄、孤寡老人家中。孩子们将自己写的“福”字送到老人手中,并亲切的问候爷爷奶奶们,寓意新年“福气已到”。这也将是老人们在新年里收到的最有心意的一份礼物。﹙宗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