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北门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和第四党支部的党员代表开展了“走访党员抗战老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学党史教育活动,来到了社区抗美援朝老兵杨廷源老人家中,听老人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含泪泣血的战争经历,让青年学生体悟红色思想,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走进老人家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家魏巍给杨老的题词:英雄屹立上甘岭,气压美帝百万兵。生动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形象。杨廷源于1934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从小生活艰苦,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大变样,杨家的生活也好了起来。他不忘党和国家的恩情,1950年中国进行第一批征兵支援朝鲜时,16岁的他就积极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成为了志愿军15军29师警工营工兵连的一名战士,在之后的战争中不怕流血,不畏牺牲,几度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大家向他和他爱人给予真挚的问候,杨老非常高兴大家的到来,杨老虽然已87高龄,但对于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役仍然记忆犹新。杨老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述自己参加过的“抗美援朝”、“上甘岭”等战役经历以及几次险境。聆听着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感受着跌宕起伏的革命人生,大家屏住了呼吸,个个瞪大了眼睛。战争虽然在杨爷爷身上留下了弹孔,但他也为此而自豪。杨老一再叮嘱大家,年轻人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这都是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学习和工作岗位上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才能不负先辈。
过程中,杨老向同学们展示了当时的作战规划,在那张老旧的地图上,杨老非常精准得指出走过的路线和打过的战壕。在场的同学们深受震撼,当书本中的知识跳出来,变成生动的讲解时,那些战火中的岁月仿佛也来到了身边,更能感受到战士们的家国情怀,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和强国志。
杨老是万千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员,这群“最可爱的人”以一往无前的气势铸成了一道攻不破的防线,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杨老说:“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到了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无论是风华正茂还是白发苍苍,我将永远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骄傲和自豪。我决心在有生之年,要继续发扬和光大部队的优良传统,主动积极地向青年一代宣传革命理想与信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余热。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现场,杨老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军功章,层层叠叠的军功章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心中升腾起的除了由衷的敬佩,更是满腔的热血。据现场了解,杨老的爱人俞美婵也是一位老党员,为了街道建设兢兢业业了几十年。杨老冲锋在前,保卫家国,俞老奋斗在基层,建设家园,担负起那个年代的时代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的学生党员表示,走进历史,也要铭记历史,更要创造历史,要勇敢地接过“接力棒”,坚守使命和责任,让青春在党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北门桥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抗战老兵和退役军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光和热更多地铺洒在人们心中,助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英雄、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北门桥社区 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