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
与往年一样,
教育部门希望
淡化对高考高分考生的成绩宣传。
然而有些按捺不住的学校,
还是变着法子开始宣传,
比如
“学校的芒果成熟了 600g 以上有n个”
“水果大丰收历年最好欢迎全国采购”
“我校产出荔枝王全市数一数二的甜”
……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他们说的都是啥。
毕竟这些“丰收喜报”,
贴出来是让人看懂的,
而不是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
其实,
早在好几年前
就不让提“状元”这个概念了。
为了防止过度炒作,
今年有些省份的前 50 名
连分数都查不到,
要等几天后才能知晓。
教育部门的良苦用心,
大家都懂,
主要怕过分宣传“高考状元”,
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加重家长的焦虑感。
毕竟前几年
一直有商家拉着“高考状元”站台,
进行各种宣传、代言,
商家们不仅大肆宣传
“状元”读过的学校、
用过的教辅、
上过的辅导班,
连状元们
吃的肉、喝的奶、用的笔都不放过,
统统都是卖点,
也因此让商家“收割”了不少家长。
有些考生竟也把“高考状元”
当成一门“生意”。
今年有媒体披露,
有名考生连续三年参加高考,
都被北大录取,
一共赚了 200 万,
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其实,
教育部门的初衷也很明显,
倡导的是立德树人,
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
不是唯成绩论,
光成绩好就行的,
考到高分是
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了什么补习班,
都只有间接关系而已,
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也没有人敢打包票,
一个娃上了某个学校、
念了什么补习班、
接受怎样的教育,
就一定能成为“高考状元”。
对么“高考状元”的宣传,
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社会的焦虑感,
所以及时叫停很有必要。
让教育回归本源,
少打高考状元宣传的“擦边球”,
这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