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天地
您现在位于:
家教周报成长研究院 · 父母课堂 | 不要与孩子较劲——怎样面对孩子的“不听话”?
2022-08-09 17:39:14 家教周报成长研究院 孙鸾

文/王晓峰 编辑/孙鸾 袁若楠

最近一位朋友问我,他家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候辅导他功课,他明明知道正确答案,但就是不说。还有不少事,你说往东他偏去西,这是不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他问我该如何去引导?

 

问题解析

我经常在对广大家长讲课时,都会说到孩子成长会有三个阶段出现叛逆现象。两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七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当孩子进入这个阶段,我们首先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沮丧,孩子不听话不是大发雷霆而是不较劲。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开始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了。那么,我们家长如何引导这一阶段“不听话”的孩子呢?


解决方法


01

减缓改变因素。叛逆行为明显的孩子和他们家庭的某些改变有关。如果按照原有的家庭生活方式进行,孩子的叛逆相对平和;如果此阶段家庭出现较大变故或大人要将孩子大多数的习惯改变,孩子的叛逆就明显。当然,如果孩子结交了不合适的伙伴、因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叛逆是最明显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交友的对象,建议孩子选择行为、习惯相近的,积极乐观的朋友。

 

02

放手让孩子尝试。孩子身体的长大、动作的娴熟、脑部的发育,都会将自我中心阶段“我想”、“我要”表现得更为突出。孩子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吸取受挫折的教训。这个阶段的孩子想打破常规的欲望特别强烈,这是探索的需求,是孩子发展的需求。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尝试,但要保证孩子尝试的内容是安全的。


03

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逆反代表自我的成长,孩子开始尝试自己想做事情。当然,孩子因为能力有限,初次尝试肯定失误较多,家长要容忍。如果家长意见过多,就会损伤孩子的尝试自信,孩子就会以消极的抵制与家长抗衡。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

 

04

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说“不”。当他们有了语言的基础、可以独自走出家门的时候,他们期望有自己决定行为的机会。这个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第一次的行为是社会认同行为,父母就要赞赏,孩子就会把这种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反之,如果让孩子由着性子表现自己的行为方式,将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必须对错误行为坚决地说“不”。


各位家长,孩子不听话一般情况是我们家长不会说话。其次,是我们不够冷静、不够包容、不够尊重……最后,切记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较劲,不恶语伤害,避免矛盾升级,情绪失控,酿成大祸。



微信截图_2022080917371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