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氧吧
您现在位于:
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2-05-09 00:22:20 东北师范大学 韩孟玮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呢?但是下面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五年级的女孩儿小A,也不喜欢上学,每次上学前都磨磨蹭蹭,踩着上课铃的点儿进课堂;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写就是一整晚,恰好文具花里胡哨,经常写着作业就去玩文具了,导致作业经常做不完,做了的总错,考试成绩也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呢?

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催生学习的核心动力是“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孩子产生“求知欲”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就能保留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第一个阶段是问“是什么”

2-4岁的孩子(幼儿园小班、中班)会开始探索世界,会经常问家长“是什么”,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仅能在生活场景里教孩子认识更多的物体(表现为小学阶段孩子在语文组词题中会想出更多、更新颖的词,积累语言素材),还能让孩子学习到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念:我是可以产生好奇心的,探索世界是好玩的、被爸爸妈妈鼓励的事。从而更积极去探索新事物。

第二个阶段是问“为什么”

多发生于5-6岁(幼儿园大班)。这时候孩子思维和经验进一步发展,不满足认识新鲜事物,开始探索它们背后的原理,比如“灯泡为什么能亮”、“为什么小猫吃肉,小羊吃草”、“手机为什么能放音乐和视频”……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可能会很容易觉得烦躁:怎么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想那些干什么?有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啊,问的我好没面子。有这种感受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出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孩子接收到的信号是:好奇心是不好的,爸爸妈妈讨厌它们、好奇心是没用的,不应该好奇和追问。这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错失了一个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家长可以调整一下心情和观念,耐心的对待孩子的问题,允许孩子提问,不会的知识大家一起用各种方式查找,或者指导孩子去从老师、书中、网络论坛、知乎中寻找答案。这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传递出一种态度:有的问题爸爸妈妈也不会,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途径寻找答案,父母不是绝对的权威,孩子会更尊重知识,而不是权威,在以后的课堂中思维发散性更强,敢提问,有提问才能有思考有收获。并且孩子会发展出探索精神,锻炼寻找答案的能力,有勇气求助他人,积累学习工具和方法。

求知欲是热爱知识和学习的第一步,那有的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学习。因此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也很重要,有目的才有方向和动力

A在学习三角函数时,遇到了挫折,不禁开始思考“我以后又用不到这些,学习它干嘛呢?还那么难。”首先,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考上理想的学校,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指引自己进入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有更好的收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其次,学习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各科学习中锻炼出思维能力,这些抽象能力会塑造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于日后的学习、生活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在学习中,学会制定计划、自主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不是把它归结家长和老师的任务。

应试教育下,老师会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但也要学会在和老师的计划和节奏同步的情况下,制定自己的计划,学会自主学习。预习课本要标注重难点,不会的部分要标注出来课上认真听,有精力分配上的侧重,而不是对所有知识统一加工,或者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不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会孩子自己是自己学习事务的主人,相信孩子能自己掌握学习计划。这种能力比教会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不过这也对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作为家长我我们自己要对知识具有好奇心,尊重知识;不信奉权威,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也有不会的地方;能做到鼓励孩子发问,不觉得求助和提问是羞涩的;有耐心陪伴孩子学习,不贸然干预孩子的学习活动,允许孩子自己探索,允许孩子犯错、考不好,让他们从犯错的经验中吸取经验;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能够做好自我管理和规划,只在孩子遇到难关的时候提供帮助。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阶段和各阶段的需求,能帮助家长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陪伴孩子成长,带领孩子爱上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