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简报
您现在位于:
“五老”关爱篇 | 聚焦“五类”实体推进“三扶两创”转型发展
2022-04-27 21:53:22 《2021年南京市关工委工作调研成果汇编》

近年来,南京市各级涉农关工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以“三扶两创”(扶志、扶技、扶创业,创建青年农民创业基地、评选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工作为抓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市关工委参与帮扶和联系的市一级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136家、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 50 家、农村政治科技学校359家,参与涉农工作的“五老”1671人。“三扶两创”工作已成为我市关工委工作的一个品牌,在助力青年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青年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创业能力跟不上。一些青年农民在现代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知识等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知之甚少。二是启动资金筹措难。青年农民创业启动资金主要依靠个人原始积累和亲戚朋友借款,而获得银行小额贷款或政府提供贴息贷款支持的只占少部分。三是配套保障不到位。青年农民创新创业缺少综合性服务平台,尤其是土地流转受制约因素较多。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些农村政治科技学校对青年农民的培训缺乏科学规划,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五老”农业科技人才急需调整结构、更新知识和增加力量。

 

二、做好新时代“三扶两创”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宣传引导要解疑释惑、走心走实。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各级涉农关工委要配合、协同劳动保障、工会、团委等部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普及国家惠农政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立志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着力营造农业致富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渠道,传播各类致富信息,鼓励青年农民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改变生存状态,实现自身价值。发挥“新农民”带动作用。最近几年,很多“新农民”来到农村种地,他们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通过流转土地进行种植或养殖创业,将外面的先进理念带入农村,在科学规划、智能管理、规模生产等方面,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新农民”已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不竭动能。要选树他们的创业典型,宣传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更多青年农民看到希望、增添信心。

 

二是技能培训要提档升级、灵活多样。加强农村青年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本地青年数量、受教育程度、就业创业意向及掌握技能的情况,建立青年农民就业创业信息库。持续发挥农村政科校阵地作用。南京是全省农村政科校的发源地,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个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农民进行农村政策和农业技能培训,成绩合格的发放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围绕乡村振兴急需人才,抓好农村青年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工匠的培训,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农民。提升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以网上关工委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构建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惠农政策、农业项目、创业信息等。要把网络直播、线上教学等手段引入到青年农民教育培训中,建立青年农民 QQ 群、微信群等,方便他们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实行项目化菜单式培训。坚持需求导向,针对农产品种植、农作物病虫害、水产养殖等遇到的常见问题,为青年农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实行靶向培训。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等为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提供创业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帮助拓展视野,提高技能。

 

三是双创实体要聚焦重点、总量突破。家庭农场实体要星罗棋布。以家庭为单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场实体,投资门槛不高,经营难度不大,可以放手搞。积极鼓励青年农民结合实际,创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可以先小规模“试水”,不断积累资金和经验,再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专业合作社实体要多点开花。这种实体带有互助合作性质,属于生产关系的较高层次,成员之间依存度比较高,带动力和影响力比较大。专业合作社品类繁多,要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引导,防止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电子商务实体要全面发展。这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型业态,类似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很好。要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在青年中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提升电商营销能力。专业化服务实体要功能升级。这是从生产性实体中分化出来的服务实体,像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等,是新的社会分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鼓励青年农民在自己创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时,建设一些带有观光体验功能的实践基地,实现功能再造、功能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实体要悉心培育。这类实体是农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的综合体,通过引导和帮助,有希望形成某种具有区域品牌优势的现代农业样本。各级关工委要鼓励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农二代”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向这五类双创实体聚焦,给予更多的帮扶支持。

 

四是平台建设要固本强基、有机更新。拓展农口关工委组织覆盖。涉农区、街道做到应建尽建,积极探索在涉农街道的农业农村工作部门,比如农经站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关工委,不断扩大农口系统关工委组织覆盖面,为“三扶两创”工作末端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充实农口关工委领导力量和帮扶队伍。注重吸纳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新退休领导、农业科技专家加入领导班子,动员更多的涉农“五老”加入帮扶队伍,使之充满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抓好“五老”科技人才培训,组织他们到南农大、扬大、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接受继续教育,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针对青年农民创业创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式”结对挂钩。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关工委要建立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市场监督、农商银行、工青妇组织等多部门、跨领域协作机制,推动综合性“三农”服务平台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年农民解决创业初期土地流转、小额贷款、基础配套等实际困难。

 

五是工作方式要案例牵引、实打实惠。注重案例培植。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农民,要格外倾注感情和精力,把有限的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聚焦,扶持他们尽快成长壮大。强化案例导向。推进“三扶两创”工作要坚持用案例说话、用案例示范;总结“三扶两创”工作成效要少谈“概念”、多讲案例,看看培养了多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哪些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要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市关工委郊区组)